1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mdp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生产开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别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
1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mdp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生产开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别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相对村庄有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我国城镇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
古代:、经济开展对城市的影响
近代:
现代:城市生态问题、对外交通开展、逆城市化、区域开展不平衡
〔11-16〕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降低。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拟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农业、,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开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4、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到达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
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根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根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工业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一局部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开展
中国古代:19-24
春秋战〞: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因地制宜,?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开展的革命性著作,它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那么。
宋代:里坊制度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2
总结:城市规划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开展、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规
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
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表达。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里
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开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27-35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
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寻求
集合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
3、?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西方古代保存至今唯一最完整
的古典建筑典籍。
,出现广场建筑群;凡尔赛的总平面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属于古典建筑艺术,未形成近代规划学。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英国霍华德提出。他建议通过城市周边的田园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同一机构。意义: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提出开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原那么;动态管理的观点。
3卫星城市:昂温提出。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
务设施。31
,“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