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隔代教育研究
一、研究背景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场进入青春发育期,,青春勃发、精力旺盛的他们,眼界开阔,知识增加,对人生、对社会的考虑、关注急剧增加,潜在的自我被激活,人格逐渐形成.“一半农村高中隔代教育研究
一、研究背景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场进入青春发育期,,青春勃发、精力旺盛的他们,眼界开阔,知识增加,对人生、对社会的考虑、关注急剧增加,潜在的自我被激活,人格逐渐形成.“一半是孩子,一半是大人”的懵懂少年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关心,尤其更需要父母双亲的人格力量的感染及精心呵护。(精品文档请下载)
然而,对相当一部分高中学生来讲,特别是一些不兴隆地区的农村高中学生来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这个关键时刻,他们的双亲为了家庭的生存、开展而远离家乡,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祖辈们临时担负起父辈的监护子女的重任,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落在祖辈身上。(精品文档请下载)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人口流动的增加,这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学生更好地成长、开展,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对“隔代教育”、“隔代监护”现象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对农村高中“隔代监护”、班主任的评价来理解农村高中“隔代监护”学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人格特征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并提出调适的对策。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研究结果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高中“隔代监护”学生的不良人格特征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厌学。在这次调查中,“厌学"成为众多的班主任描绘“隔代监护”学生人格状况的首选。当问及这类学生最大的缺点时,有85%的班主任老师不约而同地把“厌学”作为首选。在问卷“学生成绩"这一栏目中,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档,请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为“隔代监护”学生的学习分档,统计结果说明,优为11。70%,良为22。08%,中为32。44%,差为33。24%,即这类学生中学业成绩中、下面达三分之二以上,这和学业成绩的正态分布的理论相距甚远,也和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业成绩正偏态分布的情况有相当大的不同。班主任老师反映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来,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在这8所学校中,%是来自于“隔代监护”家庭。(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是内向。本次调查有75%左右的老师认为“内向”是这类学生人格上的缺陷,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平时胆小,遇事不敢做主,从众心理强。性格内向本并不是一件坏事,由于青春期的降临,,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有50%,而“隔代监护”学生人格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第二、学业成绩不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他们不愿主动和人交往。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是暴躁。这次调查中有53%的老师认为,这群孩子性情比较暴躁,自我控制才能差,不遵守纪律,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闹纠纷,一触即发,动不动就打人骂人,甚至跟社会上一些人打架斗殴。这群孩子由于父母亲不在身边,祖辈管教
农村高中隔代教育研究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