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中庸的ppt演示.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之道
1
.
当今社会,一些人打出了不走中庸之道的牌子。
中庸,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文化深厚的积淀,老祖宗们的精神智慧是精华,真的就如他们所言的过时了么?
他们了解中庸之道的真谛么?
到底什么是中庸之道呢?
2
一、中庸之道 is what ?
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
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
3
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4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这样解释中庸之道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而我们一些人误解了中庸之道了!
5
中庸不是什么
第一,中庸不是老好人。
孔子对老好人,是深恶痛绝的。
为什么呢?
孟子说,是因为孔子痛恨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恶似而非者)。在孔子的眼里,老好人就好比稻田里的稗草。它长得和稻子很相似,但它不是稻子。田里面稗子如果多了,稻子就长不好。这就好比癌细胞。癌细胞也是细胞。它为什么不好?因为它“吃饭不干活”。癌细胞跟正常细胞一样,也要吸收我们人体的营养,却又不承担细胞的功能,生长速度还特快。结果它占了一个地儿,正常细胞就不能生长不能工作了。全身都长满不干活的癌细胞呢?人就死了嘛!如果全社会都是老好人呢?这个社会就死了。所以老好人就是“德之贼”,中庸也不可能是老好人。
6
第二,中庸不是和稀泥。
由!诲女(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有两个读音,既读知识的知,也读智慧的智。孔子说,阿由啊,让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做知识?什么叫做智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识。
所以,他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不会主张和稀泥。
7
第三,中庸不是没原则。
孔子这个人,其实是很讲原则的。《论语·为政》记载了他这样一句名言——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实际上,在儒家这里,中庸不但是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的话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是:
8
第一,中庸一定是常人之道。
什么叫“常人之道”?就是普通人也能做到的,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任何人,所有人,最普通的人,再没有文化的人,都能做到。
第二,中庸一定是适中之道。

因为中庸不仅是“庸”(不唱高调),更是“中”(不走极端)。这就肯定要“适中”。适中,不但是“中”,而且是“适”。适,可能比“中”还重要。。
第三,中庸一定是可行之道。
这一点,应该也不成问题。你想嘛,孔子,他为什么要主张一种“常人之道”?他为什么不弄点儿“惊世骇俗”的东西来?就是为了“可行”啊!正所谓“非不能为高言也”,只因为“非人能共行”,这才“不言之矣”。反过来,他讲中庸,包括讲“以直报怨”,就因为它既平常,又适中,可操作。

摘自《中国智慧》,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9
一说起中国人的性格,很多人想起的就是“中庸”二字,可以说,这是被误解最多的两个字。包括鲁迅,也有这种误解,他说“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又说“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常常自命为爱‘中庸’,其实是颇不免于过激的。”细察鲁迅言下之意,他反对的其实是被庸俗化的中庸之道。说得多了,中庸在白话中,便成了略带贬义所以《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意思是:真实,是自然的法则;而寻求真实,是做人的法则。实行真实的法则,不必勉强就可以事事合于天下的正道了,不用过多思虑就能寻找到天下的真理了,从容不迫地事事合于天下正道,这就是圣人了。纵观《中庸》全篇,求真其实“中庸”的

关于中庸的ppt演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ndfrs
  • 文件大小630 KB
  • 时间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