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魏晋南北朝文学
教学重点:
1、文学的自觉
2、“魏晋风流”:服药饮酒,通脱自然
3、“建安风骨”:感慨悲壮,苍凉刚劲
4、陶渊明、谢灵运、庾信
5、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四讲唐代诗文
教学重点:
1 .唐朝文学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2 .初唐诗歌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 .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
4 .唐诗的特点以及重要诗人诗歌风格、重要作品赏析。
5 .“古文运动”。
6 .唐传奇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7 .晚唐词的发展。
本讲纲目
一、诗歌
(一)初唐诗歌唐初至玄宗时期(618-712)
(二)盛唐诗歌玄宗开元至代宗永泰(713-765)
(三)中唐诗歌代宗大历至文综太和(766-835)
(四)晚唐诗歌文宗开成元年至唐亡(836-907)
二、古文运动
三、唐传奇
四、晚唐五代的词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灭隋炀帝杨广,建立唐政权,定都长安。唐代自此经历了三百年的发展,由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于公元907年为朱温的后梁政权取代。
唐代国家的富强,思想政策的开明,文化的大融合等多种因素,造就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唐代文学的辉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诗歌的繁荣
二、古文运动的开展
三、传奇小说的创作
四、词从民间到文人的发展
一、诗歌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其特点是:
,名篇浩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万五千多首。
2. 内容丰富,广泛反映社会生活。
,格调高昂,充满豪迈乐观的风格。
,音律严整和谐,达到了前所未有且后人也难以攀越的高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诗歌的突出贡献在于发展并完善了近体诗。唐代的格律诗创作成就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
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1、唐代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去华夷之妨,容纳外来的思想与文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有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国力日益强大,为士人开拓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士人有着更为进取的精神、恢弘的气度、开阔的胸怀与昂扬的精神面貌。
3、唐代书法、绘画、雕塑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
4、音乐与舞蹈的繁荣,也与文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是因为诗人的地位有了变化。唐以前的诗坛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贵族手里,而唐代大诗人大多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现实社会有深刻的体会;另一方面,“唐代用科举考试,打破了过去几百年间的门阀制度,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可以登上政治舞台……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玄宗等唐朝统治者无不爱好音乐,提倡风雅,尤其是在科举中,把诗歌的创作作为一项考试的内容,使诗歌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终南捷径”和“青年的必修科目”。
。六朝开始形成七言古诗和律、绝新诗体,在形式、音律以及辞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北文风的融合与民族创造力量也是唐诗繁荣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经济繁荣说——北京大学1955年《中国文学史》
(三)政治经济基础说——吉林大学《中国文学史稿》
(四)文学遗产批判继承说——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五)“诗不言法”说——马茂元《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六)思想多元化说——章培恒等《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关于律诗
律诗也称格律诗,是到唐代才成熟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所以唐人称它为近体诗或今体诗,直到现在还沿用这一称呼。
律诗在格律方面要求很严格,除了每首句数(8句)和每句字数(5字或7字)有明确规定外,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全诗要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
、四句和第五、六句,必须两两对仗。
按照这些要求写出来的律诗,结构严整,节奏鲜明,铿锵和谐,悦耳动听,诗歌的艺术形式更加完美。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五律定型是由宋之问、沈佺期最后定型。他们生年晚于文章四友。各种律诗体式的定型,为诗歌艺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声是梁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发现的。发现四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四声的发现,开创了齐梁骈俪的一代时尚,
隋代陆法言著《切韵》一书可追上古汉语,下启唐宋汉语。
第八讲 隋唐文学与盛唐气象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