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琴艺术特质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琴艺术特质辨
李祥霆我国古琴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最为尊贵的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历史性、哲理性。是现在最古老的活着的成熟的音乐文化,影响极为广阔而深刻。其久远而丰富的音乐、学术、乐器遗产不但为今天日古琴艺术特质辨
李祥霆我国古琴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最为尊贵的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历史性、哲理性。是现在最古老的活着的成熟的音乐文化,影响极为广阔而深刻。其久远而丰富的音乐、学术、乐器遗产不但为今天日益增多的专业人士所关注,为日益增多的爱好者所欣赏、研习,还在2003年经我国申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公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近二三十年,在甚大的范围内对这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产生了极大的误解甚至误导。例如说“古琴音乐的特质在于静美”,古琴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清微淡远”;古琴音乐“最简单的才是最好的”;“古琴音乐不是艺术,是道”,“古琴不是乐器,是道器”;“古琴是只弹给自己听的”以示高贵,反对把古琴作为人类文化艺术来对待,反对把经典琴曲演奏得鲜明感人,反对公开演出。这类或玄虚或神秘的说法在社会上、在互联网流传甚广,已令人们感到古琴艺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神秘不可知,令人们或望而生畏或敬而远之,有害于古琴艺术的继承、保护、传播,故不得不辨。
自我1957年起师从恩师查阜西先生,1958年进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恩师吴景略先生开始,在我所接触的诸前辈琴家及奉读他们的文章,听他们的言谈,欣赏他们的音乐,没有一位发过上述那些奇谈。这些前辈所代表的是二十世纪中国琴坛的艺术存在,这是三千多年琴史的最近展现,是明明白白的造诉了我们古琴音乐特质的。
我们再从现存的两千多年以来的历代文献,包括当前琴坛所能听到的经典琴曲来看,都可以充分说明古琴音乐的特质,正如唐代琴待诏薛易简《琴诀》所示:
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
其善者,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
这是唐人对当时古琴艺术社会存在的总括,既可体现所承继其前的历史发展,也符合其后至今的古琴音乐的实际。
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曾经有把古琴艺术比喻为清高静雅的兰花的观点。但充满艺术光彩、崇高思想、坚定意志、真挚感情的《梅花三弄》、《流水》、《潇湘水云》、《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忆故人》、《酒狂》、《离骚》等等诸多经典绝不与兰花相类。笔者经过长时期思考,于2000年尾形成了《琴乐之境》一篇,或可近于古琴音乐的实际:
琴之为乐,宣情理性。动人心感神明。或如松竹梅兰,云霞风雨。或如清池怒海,泰岳巫峰。或如诗经楚辞,宋词唐诗,或如长虹丽日,朗月疏星。其韵可深沉激越,欣然恬淡。其气可飘逸雄浑高远厚重。乃含天地之所有,禀今古之所怀。相依相比,相反相成。此其境。
以兰花为喻及静美说显然都与古琴音乐实际不符。现存最早记述古琴的文献见于《尚书?益稷》: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祖考来格’。”
文字极为简短,却可以从中知道早在三千年前的夏商或更早些,曾把琴作为祭祀祖先的典礼乐器。既然是与其它乐器相配合来进行庄严神圣的敬祖典礼,所奏的音乐应是崇高稳重或明朗流畅。是对于先祖的怀念、祝愿、赞颂、祈求的心情表达,自无“静美”之可能。
距今2600年前的晏婴在论述他的“和”、“同”观时,以音乐为例说明成双组合性质却相反的音声表现,以证“和而不同”,又要谐调于一体的“相济”才有意义。共列十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其中“清浊、小大、短长、高下、出入、周疏”相依又相异的六组,所表现出的是变化着的音乐外形。而另外四组中的疾、乐、刚、速,则是音乐中明显的活跃、愉快、坚定、热情等内心感觉。晏子在此虽然没有指明是在说琴的表现,但在当时“八音”之中最被重视、最有表现力的是琴,其它乐器在当时是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变化对比表现的。由此可知这时的琴的音乐实际存在着“疾”、“乐”、“刚”、“速”的表现的。
在晏婴此议的尾部说:“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进而强调琴瑟这两种经常共奏的最谐调的乐器,也必须和而不同。如果相互无异至“专一”,两者完全相同,则犹如用水去配合水,即“以水济水,”是无法成为美味的,是无人愿尝的,这样状态下的琴瑟共奏是无人愿听的了。则可以确定上面十种相反相成和而不同的事例是举琴乐的实际表现。
《左传》鲁昭公元年(前541)医和曾说“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心也。”主张君子是为了规范礼节而听琴瑟,而不是为了内心的愉悦。这也恰恰表明了当时的琴具有鲜明生动美妙的音乐性质、音乐表现,所以才要提醒君子不应忘记听琴弹琴是自己的身份、地位的需要,而不可把琴作为艺术去欣赏、去求心理享受。这是医和

古琴艺术特质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宝钗文档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