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灾导致地面环境的污染、人接触疫水和蚊虫叮咬机会增加,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或暴发。
(一)环境清理与消毒
室外防疫要点:
(1) 做好粪便管理:及时修复被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
(2) 垃圾要日产日清雨灾导致地面环境的污染、人接触疫水和蚊虫叮咬机会增加,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或暴发。
(一)环境清理与消毒
室外防疫要点:
(1) 做好粪便管理:及时修复被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
(2) 垃圾要日产日清;
(3) 清除淤积后对淤积区域进行消毒。清除地面和草地的水洼区域并喷洒杀虫剂杀灭蚊子;
(4) 动物尸体妥善处理: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处理。挖2米以上深坑,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动物尸体投入坑内,再用干漂白粉按20〜40g/m2洒盖于尸体上,然后覆土掩埋压实。
室内防疫要点:
(1) 进水的房屋一定要彻底进行杀菌消毒。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200mg/L二氧化氯,或200mg/L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尤其是被洪水浸泡过的物品;
(2) 浸泡的衣物用消毒液做一次彻底的消毒,可用2%〜5%的洁灭净洗消液,将衣被浸泡15〜20分钟后再进行洗涤。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从而达到二次消毒;
(3) 扔掉无法用漂白剂洗涤和清洁的物品;
(4) 加强室内除湿,通风干燥,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居住。
(二)生活用品消毒
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污后,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溶液采用冲洗、擦拭、浸泡方式,作用30分钟,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200mg/L过氧乙酸、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间15〜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三)餐、饮具消毒
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min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剂浸泡后应以清洁水冲洗干净。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水源易受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工厂化学物质的污染,喝这样的水,用这样的水淘米、洗菜、洗刷锅碗盆或刷牙、漱口等,极易引发和传播疾病及引起化学性急慢性中毒。同时,受人群抵抗力降低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各类传染病疫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可能出现暴发和流行。因此,针对洪涝灾害对饮用水卫生可能会产生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三个方面的影响,洪涝灾害期间个人饮用水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
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取水点远离粪便、垃圾、污水。
已受污染的生活用水或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澄清、消毒处理;
装水的缸、桶、盆等盛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
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等。
三、灾害期间食品卫生保障措施
(一)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宣传工作。
在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卫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灾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
不吃霉烂变质的食品,不吃来路不明的食品,不吃死亡的家禽家畜。
不吃生冷食品,加工食品要烧熟煮透。
不喝生水,生水应烧开后饮用。
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食品前要洗手。
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和加工。
食品容器、餐具要彻底清洗和消毒。
剩菜剩饭要确保没有变质,经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足量饮水,每天至少1000ml饮用水。天气炎热或活动量大时,应增加饮水量。
吃好三餐,摄入充足的食物,做到食物多样化。
优先选择营养强化食品。在食物种类单一的情况下,可选择复合营养素补充剂。
(二)确保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食源性疾病是灾害期间常见的食品卫生问题,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应做以下几点:
保持清洁。
饭前便后以及操作食品前后要认真洗手,不用脏手和不洁工具接触食品;
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消毒后再食用;
餐具和切配、盛装熟食的刀、板和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后消毒;消毒方法用物理方法蒸煮法最好;
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碗筷餐具;
掌握和应用各种简易设施和方法做到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炊具、餐饮具防尘、防蝇虫、防鼠、防水和防潮;
其它接触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工作台面以及货架、橱、柜也应当清洁、无毒无害。
生熟分开。
生熟食品要分开盛放;
刀、砧板、容器、餐饮具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避免交叉污染,特别注意避免手
郑州大学洪灾后疫情防控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