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女作家萧红的课件
社会时代背景;
在交织着现代性启蒙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主题的20世纪,文学思潮也出现了复杂的情况。由于中国现代性的外发性,作为现代性的反应的文学思潮也具有了外发性。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外发性体现为它不是本土20世纪的女作家萧红的课件
社会时代背景;
在交织着现代性启蒙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主题的20世纪,文学思潮也出现了复杂的情况。由于中国现代性的外发性,作为现代性的反应的文学思潮也具有了外发性。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外发性体现为它不是本土文学的内在发展的产物,不是自发地生成的,而是受外来思潮的影响,从国外引进的。由于传统社会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没有产生现代性,因此,中国文学只是与前现代性发生关联,没有发生现代文学思潮的历史条件。中国古代文学虽然有不同的风格、流派,但一直没有摆脱古典文学的传统,基本上没有超出传统理性的制约。因此,中国虽然有两千多年的文学史,但是并没有发生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只是在现代性进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后,中国的现代文学思潮才真正地产生了。
萧红照片;
鲁迅对萧红的评价;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生平与创作道路;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1931年10月,萧红从阿城逃到哈尔滨。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王恩甲却不知去向。
1932年11月,萧红、萧军从欧罗巴旅馆搬到道里商市街25号(今道里红霞街25号),有了自己的家。
1933年3月,萧红参加了中共党员金剑啸组织的赈灾画展,展出她的两幅粉笔画。同时,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我所了解的萧红爱情故事;
历史记载;萧红,一生爱过三个男人,怀过两个孩子,末了男人都离开了她,孩子一个没能生下来,贫病交加,最终客死异乡。其中和萧军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萧红和萧军;
萧军说萧红的心太高,明褒实贬,意指她不切实际,文学大于生活。我不能赞同,从那些自日本寄回的信中,我们感受到了萧红低首尘埃的手势,她的言行,堪称贤妻。
二萧之间具体发生过什么,只大略知道是对感情的不同态度,对文学的不同趣味,对生活的不同要求,凡此种种,这段曾被文坛称美的感情,落得个一拍两散。从萧军的角度,他出于某种道义考虑,虽与萧红矛盾重重,甚至说出“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这种话,可他似乎并没打算与萧红正式分开,只是拖着。倒是萧红,选择了先开口说“三郎,我们分手吧。”可是到死,她仍旧说她爱萧军,只是,这爱不适合婚姻。
作品;
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谢
谢
谢谢!
感谢您的关注
20世纪的女作家萧红的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