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的纹饰
纹饰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与青铜器器形的发展历史相始终。青铜器纹饰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教思想及社会习俗的深刻影响。所以青铜器纹饰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它比较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中国青铜器的纹饰
纹饰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与青铜器器形的发展历史相始终。青铜器纹饰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教思想及社会习俗的深刻影响。所以青铜器纹饰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它比较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形式与内涵紧密相连的纹饰与各种奇巧造型的器物相结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青铜艺术。
兽面纹
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主题纹饰,它是以动物的头部正面形象为主的一种纹饰。兽面纹旧称饕餐(twtie)纹,古籍中的饕餐是一种食人怪兽,也有将饕餐比喻成贪婪的人的。从宋人将兽面纹称之为饕餐纹,至本世纪的80年代,人们一直沿用这个名称。有许多学者提出按《吕氏春秋》的描述,饕餐的形象应该限定于“有首无身”这一特征。在被称为饕餐纹的纹饰中,有一些确是“有首无身”的,但这只是在其简略形式中出现,绝大多数的则有首有身,称之为饕餐,未免名实不符。所以应该称之为兽面纹。这一意见现在在中国文物博物馆界,已得到广泛的赞同。
兽面纹,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石器上已经出现,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更是使用得相当广泛,那么兽面纹究竟象征着什么呢?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兽面纹是饕餐纹的人认为,其象征性是:(1)警戒人们不要贪婪;(2)是一种宗教题材,但究竟是什么还不清楚。
“宗教题材”这一说法和许多赞同这类纹饰为兽面纹的人观点相同。他们虽然不认为这是饕餐纹,但也认为确是一种宗教题材,青铜器上装饰了兽面纹,具有威严肃穆的气氛,比较符合在宗教场合使用。
马承源先生认为兽面纹其实是古代宗教中的天帝的形象。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探讨,但他将有关兽面纹内涵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则是无可争议的。
兽面纹的基本特征是以动物的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面的角,角下有突出的兽目,有些形象较具体的兽面纹在兽目上还有眉,兽目两侧是耳,鼻翼两侧是张开的大嘴,有的嘴里还有几枚尖利的獠牙。在兽面的两边有曲折向上的体躯,体躯下有腿和爪。有些兽面纹没有体躯及利爪,属兽面纹的一种省略形象。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时期兽面纹的形象也有所不同。
龙纹
龙纹是青铜器纹饰中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图案,旧称夔(kui)纹或夔龙纹。夔是古代传说中的奇异动物,其形象“如龙而一足”。青铜器上的所谓夔纹,并不是都是一足的,有二足或根本无足。而且有人认为青铜器上的龙纹,基本表现的是龙的侧面形象,所以看上去仅有一足,但并不表示它只有一足。所以现在一般不再称夔纹,而笼统地称为龙纹。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神物,生活在水中,又能上天入地,其形体如蛇(鳞虫)可又变幻莫测。正是由于龙具有如此神力,人们对其崇敬无比,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龙的形象,商周时期龙纹几乎与青铜器相始终,以后龙更是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纹在青铜器中不仅可以作为主纹,也因为其长条形的或可以随意弯曲的构图,常被用作其他主纹的附饰。特别在一些与水有关的器物上,龙不仅是平面装饰的主题,也常常以圆雕的形式做成器物的部件,如匜鎏或鉴耳就有做成龙形
的。这表明当时龙是被视为水神的形象,用作青
青铜器的纹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