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世界的气候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
2、大气环流
3、海陆分布
4、地形
.
.
(一)低纬地区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也称赤道雨林气候)
①分布:赤道两侧,大致5-10°左右(向南北延伸)的亚马逊平原第二节世界的气候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
2、大气环流
3、海陆分布
4、地形
.
.
.
(一)低纬地区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也称赤道雨林气候)
①分布:赤道两侧,大致5-10°左右(向南北延伸)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②特点:高温多雨,无季节变化。各月均温在25-28℃以上,年降雨量2000mm以上,最少月也在60mm以上,多雷阵雨
二、气候类型
.
③成因:低纬;赤道低压;海洋面积广,水汽丰富
(热带草原气候)
①分布:赤道多雨气候的两侧
②特点: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雨量1000mm左右.
③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
①分布: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中部
②特点:炎热干燥,年降雨量小于200mm
③成因:长年处于副高和信风控制,盛行大陆气团
(热带荒漠气候)
.
分布: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
特点:全年气温皆高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
5、热带海洋性气候
出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海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地带
特点:高温多雨、气温年、日较差都小
.
(二)高纬地区气候类型和特征
1、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北冰洋诸岛及南极大陆。
特征:常年严寒,各月均温都在0℃以下,雪量少,但常年积累,形成厚冰层。
成因:冬季永夜,夏季永昼,所的热量很少。
2、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
分布:分布于冰原气候以南,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缘。
.
特征:冬长而寒冷,夏短而凉,年降水量200-300mm,以雪为主。成因:位于极地高压带的边缘,终年受冰洋气团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50-70°N之间,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特征:冬长而寒,夏短而暖,最热月均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300-600mm
成因:基本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冬季冰洋气团时常入侵.
.
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东岸和内陆气候类型的差异
西岸
中部
东岸
温带海洋性
气候A
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G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B
亚热带夏干气候C
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H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D
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E
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K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F
冬季
30°
40°
.
夏季
西岸
中部
东岸
A
G
B
C
H
D
E
K
F
40°
30°
.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1、陆地温带气候
(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西欧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
(3)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4)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
冬冷夏热,干燥少雨
.
2、陆地亚热带气候
(1)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
冬夏温差比季风区小,降水较均匀
.
(2)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3)亚热带夏干气候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
.
(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大陆内部,主要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兰查科等地特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
.
(3)类型判断:
步骤:
根据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冷(热)月气温,确定气候带,最冷>0℃,为亚热带或热带
《世界的气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