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并序
曹植
1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代表作有《洛神赋》、《名都赋》、《赠白马王彪》等。
2
曹植自幼颖慧,十余岁便能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然而他屡犯法禁,终引起父亲的不满。而其兄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故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称帝。
3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在兄、侄为帝的12年中,曹植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太和六年(232)年,曹植逝世,享年四十一岁。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4
曹植的文学创作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曹植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的作品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5
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叡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6
文体解说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大盛于汉,建安至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更甚于诗。
7
赋形似散文,但仍然讲求字数要大致整齐;同时赋在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又与诗相似而比散文要求严格。
诗赋有别。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二者的区别。
8
课文分析
序:说明作赋原委。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植被曹丕封为鄄城王,本赋当是朝京师回封地途中行经洛水时有感而作。
9
第一段:写归藩路过洛水,得见洛神。以主客问答引出下文铺张描写,这是赋的常见写法。
10
大学语文08洛神赋并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