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的防洪法.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的防洪法
南方云在人类生活进程中,洪涝灾害向来就是人类最常面临的自然灾害。那么,我国古代是如何防治洪水的呢?
在宋代,吴江(今江苏省苏州)上立有两座水则碑,建于1120年。水则碑分为“左水则碑”和“右水则碑”,左水则碑记录历年最高水古代的防洪法
南方云在人类生活进程中,洪涝灾害向来就是人类最常面临的自然灾害。那么,我国古代是如何防治洪水的呢?
在宋代,吴江(今江苏省苏州)上立有两座水则碑,建于1120年。水则碑分为“左水则碑”和“右水则碑”,左水则碑记录历年最高水位,右水则碑则记录一年中各旬、各月的最高水位。当时规定,水位相当于一划,无论高田低田都不会受灾;超过两划,极低田地受灾;超过三划,低田受灾……超过七划,极高的田地也会受灾。从水则碑我们可知,宋代为统计汛期农田被淹面积,已建立了水位观测制度,这也是我载。
金朝泰和二年,《泰和律令》颁布全国执行。其中的《河防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防洪法规,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明确划定了黄河和海河等水系的防汛起止期限,将“六月初至八月终”定为“涨水月”,规定这期间沿河官员必须轮流“守涨”,不得有误。第二,规定朝廷每年都要派出官员,在汛期到来之前沿河检查,督促沿河的州、府、县落实防汛规划措施,维修加固堤防。第三,规定河防紧急时,沿河州府和都水监、都巡河官等应共同商定抢险事宜。第四,奖功罚罪,沿河州、府、县官员防汛无论有功还是有罪,都要上报,由朝廷据情处理。
元代时,朝廷还根据自然条件设有陆站、水站、轿站、步站等报警驿站。东北地区由于路况差,故设有狗站。原来,我国元代官方很重视发挥狗的作用,训练狗作为通信报警工具,用于报告水警的狗最多时达3000条。当时,在辽东、黑龙江下游等地区就设立有15处狗站用于报告水警。
清代顺治十六年至康熙十六年间,黄河、淮河、运河部分河段连年溃决,水灾严重,为防洪,便产生了“水报”。顾名思义,所谓“水报”即“水汛的警报”。据史料记载,水报的运作形式其实是和兵报相同的一种加急快报。当河流上游连降大雨河水陡涨时,当地的官长便将水警情报书于黄绢,并用黄布裹包、盖上印信,然后由水使乘六百里快马昼夜兼程下送。下游接报后,立刻加固堤防,疏散人口,做好防洪的准备。
编辑/王一鸣94032940

古代的防洪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