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吸烟与主动吸烟谁的危害大
组长:张琦
组员:赵志超孙利鹏刘云峰许猛
吸烟有害健康
被动吸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流行病学者在死因队列研究中就开始调查了人群中被动吸烟的情况。80年代以后,国外在这个领域中研究报
被动吸烟与主动吸烟谁的危害大
组长:张琦
组员:赵志超孙利鹏刘云峰许猛
吸烟有害健康
被动吸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流行病学者在死因队列研究中就开始调查了人群中被动吸烟的情况。80年代以后,国外在这个领域中研究报告数目激增,研究范围涉及医学、社会、法律及管理等多个学科。仅1997年一年在美国医学索引中检索到的相关文章就超过640篇。
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明确指出:二手烟雾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
二手烟雾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人类A类致癌物质,国立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院已做出结论--二手烟雾是职业致癌物。
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被动吸烟的危害大于主动吸烟这是因为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为环境烟草烟气(侧流烟气和吸烟者呼出的烟气扩散到空气中,经陈化和稀释后形成),而且侧流烟气比主流烟气更具毒性,其中的一氧化碳、烟碱和强致癌性的苯并芘、亚硝胺的含量分别为主流烟含量的5倍、3倍和4倍、50倍。
问题:
主动吸烟者与被动吸烟者处于同一环境中,烟支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环境烟草烟气)对主动吸烟者与被动吸烟者都有影响,而且主动吸烟者比被动吸烟者多吸入主流烟气。
被动吸烟者与主动吸烟者谁受到的危害更大?
有研究表明:被动吸烟是成年不吸烟者心脏病、儿童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肺炎和哮喘发作、儿童中耳炎、低体重新生儿、婴儿猝死综合症等的致病原因。一个父母双方均吸烟的家庭,其小孩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增加72%。国外资料证实,被动吸烟的母亲与无被动吸烟母亲相比,所生新生儿体重低200~500克,—。胎儿在宫内暴露于被动吸烟,婴幼儿期继续被动吸烟,危害的累加作用到4~11岁就会表现出来,除儿童早期肺炎、哮喘、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高于无被动吸烟儿童外,牙病、白血病、淋巴瘤发病危险也会增高,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和行为发展。鉴于被动吸烟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一项决议,提出对于被动、强迫或非出于自愿的吸烟侵犯,不吸烟者有维护健康的权利,不吸烟者的健康应得到保障,免受这类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1、被动吸烟使处于环境烟气中的人眼、鼻、喉受到刺激,引起咳嗽等,特别是对于家庭中的双亲和儿童的呼吸系统影响较大,表现为被动吸烟可使呼吸道上的细胞退化,肺部变得易渗透,为毒素、污染物和微生物的侵袭提供方便。
2、被迫吸入烟雾是人类致癌的一个原因,可使健康的不吸烟者患肺癌。
被动吸烟受害更重的两种看法:
流行病学上的调查方法:当配偶中有一人吸烟时,就以另一人所受的伤害为调查研究的对象。这种方法常常把同吸烟者结婚的不吸烟者产生的肺癌的比率同“对照组”中与不吸烟者结婚的不吸烟者的肺癌率作比较,并由此下一些结论。然而这种做法具体操作时似乎感情色彩太浓,许多调查者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当脆弱的:上述被动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建立在病因学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然而在病理学和临床医学上还遗留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单纯用病因学的调查结果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以病因学为中心研究疾病乃癌症的问题,应该考虑不容忽视的诸多方面:如遗传、体质、饮食生活、职业、环境等因素,涉及烟草烟气这一种因素,其调查统计的正确性令人怀疑。
:
环境烟草烟气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物理和化学变化Eudy等人研究发现:环境烟草烟气陈化时也发生化学变化,反应时间持续几分钟,最长达数小时。在陈化过程中,环境烟草烟气几乎所有成分都在衰减,只是各种成分衰减的速度有所不同,其中烟碱衰减较快,可被室内家具表面吸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衰减较慢,只与室内空气交换速度,悬浮颗粒和总碳氧化物衰减速度介于两内物质子间。
环境烟草烟气不等于吸烟者吸入的烟气:
环境烟草烟气主要来自于稀释过的阴燃产生的侧流烟气,只有很小一部分主动吸烟时呼出的烟气残留物,吸烟产生的主流烟气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它进入人体后集中在人的口腔中,并停留几分钟,环境烟草烟气与主流烟气不同,它可能陈化了几个小时,稀释度超过10万倍,空间密度要低的多,颗粒物少的多,数量和体积平均减少了100倍以上。主流烟气中含有几千种化学成分,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检测到环境烟草烟气的化学成分有100多种,其余的化学成分是测不出来的,大约只有50种成分仅有定量数据。即使假定侧流烟气只经过陈化就变成环境烟草烟气,其化学成分的浓度仍比美国政府关于公共场所许可的浓度低几千倍
被动吸烟与主动吸烟对比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