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
*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
引言:其人其书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通行本分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共81章,5000余字。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道德经》智慧——
*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
引言:其人其书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通行本分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共81章,5000余字。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
师承大隐士商容(常枞)。
曾任东周王朝史官,传说孔子向其问学。
出函谷关,著《老子》,逝世于秦地
《道德经》智慧引言
老子其人
《道德经》其书
老聃贵柔。
《吕氏春秋•不二》
——《道德经》智慧——
*
一个字:柔。
一句话:无为顺应自然。
《道德经》智慧引言
三个词:自然·无为·道。
《道德经》思想要点
目的: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智慧——
*
什么是“道”?
“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
“道”:无形,简称“无”。
万物:有形,简称“有”。
万物只有遵循无形的“道”才能完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第77章》
一、道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
为何将“规律”称为“道”
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
称其为“道”,是取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之意。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第25章》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42章》
道产生了天地万物
“道”是万物的生成者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约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伊始,宇宙间只有能量,即《道德经》中“一”其后,能量凝聚成基本粒子。就此,宇宙的演化开始了。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
二(阴阳二气)
三(阴阳和气)
天地万物与人类
一(元气)
“道生一”图解
道(无形)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
道的运行规律
“道”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
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
“道”的运动规律与常识相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第40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第45章》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
上善若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第78章》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老子·第8章》
水有七德
成功之道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
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第66章》
圣人之道
处人之后
《道德经》智慧一、道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老子·第20章》
赤子之心
——《道德经》智慧——
*
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18章》
《道德经》智慧二、自然
——《道德经》智慧——
*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老子·第27章》
“因物自然”的管理方法
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老子·第27章》王弼注
《道德经》智慧二、自然
顺应“自然”是成功之路
——《道德经》智慧——
*
“自然”——“自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第17章》
《道德经》智慧二、自然
——《道德经》智慧——
*
什么是“无为”?
“无为”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
三、无为
《道德经》智慧三、无为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51章》
“无为”是指“不折腾”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第3章》
——《道德经》智慧——
*
感谢诸君听课——再见——
清华大学王晓毅 《道德经》智慧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