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流通信息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
深刻理解流通信息及流通信息化的含义及作用;
全面掌握流通信息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类型及其在流通领域运用的基本业务模式。
学习目标
1)信息第八章
流通信息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
深刻理解流通信息及流通信息化的含义及作用;
全面掌握流通信息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类型及其在流通领域运用的基本业务模式。
学习目标
1)信息与流通信息
广义的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是世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客观描述;
狭义的信息是指在事物的客观描述中,能够被人类理解、接收和利用的消息和情报。
流通信息是对流通活动的客观描绘,是流通领域中各种关系及其状态的真实反映。
2)流通信息的特征
(1)系统性。
(2)多样性。
(3)多向性。
(4)共享性。
(5)时效性。
3)流通信息的分类
(1)按信息的来源划分。
(2)按信息来源的稳定程度划分。
(3)按信息产生的过程划分。
(4)按信息发生的时间划分。
(5)按信息的作用划分。
(6)按信息的内容划分。
1)分析企业经营状况
2)研究消费者购物习惯
3)拓展业务空间
1)信息化
所谓信息化,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各个领域及其层面互动结合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从其发展的动态过程看,信息化发展可划分为五个层次: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
(3)产业信息化。流通业的信息化属于产业信息化这一层次。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2)流通信息化
流通信息化是指流通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知识和信息资源,以实现流通方式创新,提高流通活动效率的一个动态过程。
其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组织力量广泛开发流通领域的信息资源,通过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或因特网(Internet)等把整个流通业连为一体,创建开放的网络化组织,建设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平台”,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流通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智商”水平。
3)流通信息化的实质
从硬件角度讲,流通信息化要求运用大量先进信息技术、设备武装流通产业;
从软件角度讲,流通信息化强调利用信息化的思维和战略来统辖流通产业和流通企业的运营;
从宏观角度讲,以物流、商流、信息流及现金流等为主体的流通,其信息化建设必然围绕着供应链效率化、价值链增值化和信息链可控化以及资金流合理化统一均衡实施;
从微观角度讲,流通信息化是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创建企业外部的信息网络和内部网,优化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传统的沟通方式,改善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间的沟通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1)流通信息化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1)行业竞争结构的改变。
(2)顾客需求行为的变化。
(3)企业交易模式的改变与价值链的再造。
2)流通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
(1)组织结构的变革。
(2)营销方式的扩展。
(3)内部协调方式的变革。
(4)顾客服务方式的转变。
1)什么是条码
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图8-6商品条码
2)条码的发展历史
3)条码的优点
(1)输入速度快。
(2)可靠性高。
(3)采集信息量大。
(4)灵活实用。
(5)条码标签易于制作,且设备也相对便宜。
4)条码编码方式(码制)介绍
5)条码技术应用领域
条码种类很多,常见的大概有二十多种码制,如下表所示。
表8-1条码码制的区别
有串联性,可设双校验码,加前置码后可表示128个全ASCII码
0~9、A~Z、-、$、/、+、%、*、.、空格
9个模块,3条、3空
校验码
连续
可变长
93码
“*”用作起始符和终止符,密度可变,有串联性,亦可增设校验码
0~9、A~Z、-、$、/、+、%、*、.、空格
12个模块,5条、4空:其中3个宽单元,6个窄单元
自检验校验码
非连续
可变长
39码
UPC-A为标准版UPC-E为消零压缩版
0~9
7个模块,2条、2空
校验码
连续
12位8位
UPC-AUPC-E
EAN-13为标准版EAN-8为缩短版
0~9
7个模块,2条、2空
校验码
连续
13位8位
EAN-13EA
流通概论(第三版)第08章流通信息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