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2)
第一页,共46页。
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2)
第一页,共46页。
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的出血。
第二页,共46页。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一般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20%。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是常见的临床急症。
第三页,共46页。
病因分类一: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黏膜下血管因溃疡或糜烂损伤而破裂
出血
静脉曲张性出血
门静脉压力过高导致侧支循环静脉扩
张、膨大后破裂出血
第四页,共46页。
病因分类二:
上胃肠道疾病
门静脉高压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第五页,共46页。
上胃肠道疾病:
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溃疡;各种物理性和化学性的食管损伤。
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胃手术后的病变等。
空肠疾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空肠克隆病。
第六页,共46页。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各种病因引起肝硬化。
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第七页,共46页。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胆道出血胆囊或胆管结石或癌症、胆道蛔虫症、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胆道受压坏死,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人胆道。
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入十二指肠。
其他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第八页,共46页。
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白血病、ITP、血友病、DIC等。
尿毒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末期。
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等。
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等。
应激性溃疡败血症、休克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急性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第九页,共46页。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统计
溃疡病--胃+%
%
%
%
第十页,共46页。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出血量与速度,还取决于患者出血前的全身状态。主要表现:
呕血和黑粪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发热
氮质血症
贫血
第十一页,共46页。
呕血与黑粪
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幽门以上出血常有黑粪和呕血,幽门以下出血常为黑粪。
出血量少而速度慢可仅见黑粪
出血量大而速度快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第十二页,共46页。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常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其程度轻重因出血量大小和失血速度快慢而异。当出血量超过l000ml且速度快者,可引起头昏、心悸、出汗、口渴、晕厥、脉搏细速、脉压变小、血压波动,如果不及时治疗,进而出现皮肤湿冷、花斑,患者精神萎靡或烦躁,重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第十三页,共46页。
发热
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发热,,持续3-5天。原因可能为:
循环血容量减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失血性贫血
其他如有无并发肺炎等。
第十四页,共46页。
氮质血症
肠性氮质血症肠道中血液的蛋白质消化产物被吸收,引起血中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性氮质血症。
周围循环衰竭周围循环衰竭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功能衰竭休克时间过长导致肾功能衰竭。
第十五页,共46页。
贫血
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伴头晕、心悸。程度取决于失血量、出血前有无贫血、出血后液体平衡状态因素。
出血早期血象检查无变化;3—4小时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才出现贫血。
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如出血不止可持续升高。
第十六页,共46页。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内镜检查
X线钡剂检查
其他方法
第十七页,共46页。
实验室检查
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四项、输血套餐、大便隐血等,有助于估计失血量及有无活动性出血;判断治疗效果及协助病因诊断。
第十八页,共46页。
内镜检查
出血后24-48小时内紧急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获得病因诊断,同时对出血灶进行止血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