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诊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赵东赤
病原学
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轻症
重症
死亡病例
2008-2012,全国经实验室确诊HFMD手足口病的诊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赵东赤
病原学
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轻症
重症
死亡病例
2008-2012,全国经实验室确诊HFMD病原学分布
XingWeijia,.
不同年龄肠道病毒分布
死亡病例年龄与肠道病毒分布
危重病例年龄与肠道病毒分布
危重病例发生死亡的年龄与肠道病毒感染风险
传播途径与主要临床特征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轻症病例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手部皮疹
手部皮疹
手部疱疹
手部疱疹
足部、臀部、下肢皮疹
下肢的皮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受累
年龄小于3岁,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
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惊厥
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
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皮肤花纹
微循环障碍:皮肤花纹状的大理石斑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ALT、AST、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RP不升高
(五)病原学检查
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临床快检:免疫标金法
三、影像学
(一)胸X线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二)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肺水肿
肺部的X线表现
片状阴影
肺气肿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
肺水肿-肺出血,脑干脑炎
肺淤血
肺出血
四、诊断
(一)临床诊断病例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
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三)临床分类
、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1)重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
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诊断
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危重信号3岁以下儿童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四肢湿冷、末梢循环不良
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
八、治疗
(二)重症病例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
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糖皮质激素:
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
氢化可的松3mg-5mg/kg·d
-·d
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
《手足口病》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