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临床推拿
第一页,共88页。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
推拿对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
第二页,共88页。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
信息调整
纠正解剖位小儿临床推拿
第一页,共88页。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
推拿对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
第二页,共88页。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
信息调整
纠正解剖位置与转变系统内能的结合
纠正解剖位置与转变系统调整信息的结合
第三页,共88页。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
舒筋通络
理筋整复
活血祛瘀
第四页,共88页。
推拿对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
推拿对气血的作用
气血的生成
对脾胃功能和气血循行的作用
第五页,共88页。
推拿的补泻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手法刺激性质与量对内脏的补泻作用
对某一脏腑来说:弱刺激能活跃兴奋生理功能,强刺激能抑制生理功能
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可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谓之“泻”
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可活跃兴奋脏器生理功能,可谓之“补”
手法频率和方向与补泻的关系
缓摸为补,急摸为泻
方向:根据具体的穴位而定(如:内旋-外旋;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
第六页,共88页。
治疗部位的选择
根据具体病情(部位、性质)
根据相关穴位
第七页,共88页。
常用穴位
第八页,共88页。
推拿治疗原则
治病求本
“本”是相对“标”而言的
正气-邪气;病因-症状;内脏-体表;旧病-新病;原发病-继发病
正治与反治
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九页,共88页。
推拿基本治法
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第十页,共88页。
基本手法
【推法】:(直推;分推;旋推)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向指根方向);屈其指直推力补,直其指直推为泻;往上推为清,往下推为补等说法。,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
第十一页,共88页。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
第十二页,共88页。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第十三页,共88页。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
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
操作特点:逐渐发力,极时弹力
第十四页,共88页。
【摩法】顺摩为补,逆摩为泻;
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称旋摩法。
第十五页,共88页。
【掐法】 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急救:人中、攒竹、合谷、十宣、四逢、八邪
第十六页,共88页。
【拿法】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
第十七页,共88页。
【捏法】捏法正位手势
第十八页,共88页。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
第十九页,共88页。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第二十页,共88页。
【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第二十一页,共88页。
【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
小儿临床推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