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马克思与历史理论中的叙事问题
○张文喜
内容摘要: 叙述或叙事是传统历史学最主要的写作形式, 因而历史学具有文学文本的想
象和虚构的性质, 然而, 虽说历史学家在面对方法论上如何使得客观的知识成为可能的
问题时, 从策略上讲, 势必需要强调历史著作之科学的特性, 但是海登·怀特和后现代
历史编纂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却把历史叙事的问题就直接看成是: 任何由经验所认定的事
实出发的历史叙事, 最终总要归结到想象对于把它们建构成完整一贯的故事中的作用问
题, 在这种语境下, 重读马克思的历史学著作不单单具有“开新”的意义, 也具有得自
马克思的开放性的本性之“返本”的意义。
主题词: 马克思历史理论叙事
向的,它有一个阿基米德式的点可以据之以指示
出一种明确的意义,历史规律性这个表象本身所
一具有的特殊的现代性,就是指沿着直线性的时间
轴前进式地展开,因而事实上在与各种不同的历
通常认为,历史学叙述的对象和内容就是“人史学的杂多性相对而言,确实存在着有一种“历
类的过去”,历史学获得确保自身存在的自律性, 史”(die Geschichte) 是容许有对历史发展的连贯叙
必须由此才能得到切近的诠释,如是观之,从一开述的。许多人把黑格尔、兰克、孔德、马克思等人
始,就产生了一种区分上的紧张:对人类过去的研视作这一信念的表达者;另一些人则摈弃了这一
究,到底是在要求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价值判所谓“历史统一性”的前提,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
断而再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还是让历史学家并的历史学家使历史学更紧密地与文学而不是科学
不囿于忠实地再现真人真事,而要同时用特定编相联系,因为他们认为,历史学没有客体,所以历
码的叙事方式解释构成其叙事的事件。总地说史写作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文本形式。我们
来,过去的十多年里,历史研究的“转向语言学”已看到,在当代历史理论中,叙事(narrative) 的话题
经成为冲决旧的社会经济研究路数所固有的决定之所以成为非常紧张的争论话题的由头也源于
论的那种努力,然而历史学家在强调语言、修辞和此,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有没有可能进行客观的历
符号行为对政治社会意识和行为的冲击的同时, 史探讨? 与此有关的争论最终都陷入了所谓“元
却很少有人认同“现实并不存在,惟有语言才存历史”与“正宗历史”概念的含混乃至混同之中。
在”①的福柯那样的立场。从各式各样社会科学在这样的一种争论中,且不说当中的历史学家无
取向出发来看待历史叙事的人,总是力图使历史法真正区别“正宗历史”和“元历史”,从而无法为
研究更加紧密地把自然科学当做范本,尽管历史在“确定事实”和“构成规律”之间的区别找到充分
学可以把历史学主题在其中起作用的语境扩大而的根据,而且,进一步挑明了历史学只以陈述“事
表现出一种民主化,但是他们认为,只有当历史学实”为对象抑或也以“规律”为对象的问题,这个问
家成功地识别出了实际决定历史进程的规律时, 题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现象学”即“诠释学”上
才可以说历史是一门科学。看,根本上起就失误了。单就确定“事实”而论,由
当然,从后现代历史编纂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于任何一个在社会和历史世界中发生的事实都不
来
马克思与历史理论中的叙事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