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的教育支柱概括为四个方面:
外国文学史
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共处
袁建军
第二节雨果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雨果(1802—1885年)的生平和创作。领会雨果创作的浪漫主义与人道主义特色。
知识点
1、识记:雨果的小说和诗歌创作;《克论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
2、理解:“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尔达
克洛德、沙威、冉阿让等人物形象。
3、掌握:《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小说中的人道主义。雨果的世界意义。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重要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世界十大文学伟人之一。
文学地位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第一时期:1816-1826
十四岁时写诗
中篇小说《冰岛魔王》
《布格――雅尔噶勒》
诗集《颂歌和杂诗》
生平与创作
第二个时期:1827-1848
1827年剧本《克论威尔》及其序言;
1829年《一个死囚的末日》、《东方集》
剧本《马丽雍·德洛尔莱》
《爱尔那尼》;
1830年《致青年的法兰西》《赞美诗》;
1831年《巴黎圣母院》《穷汉克洛德》
《秋叶集》《心声集》《光与影》
剧本《逍遥王》《吕依·布拉斯》
《爱尔那尼》首演场面
《克伦威尔·序言》
1827年10月,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因不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而未能演出。但其序言却成了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被认为是一篇浪漫主义的宣言。在序言中,雨果把人类社会分为原始、古代、近代三个时期,指出古典主义盲目模仿古代是荒谬的,并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序言》的发表标志拉开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斗争的序幕。
第三时期:1848-1870
1851年12月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
流亡国外(19年):《惩罚集》《静观集》《历代传说》(1859)《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8)。
第四时期:1870-1885
1870年奔赴国难:
1872年发表《凶年集》;
1874年出版《九三年》;
1883年发表《历代传说》(1859-1883)。
第二节雨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