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课: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听您的哭声,确实是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武功县岗子中学
关于“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宋周敦颐)
《马说》(唐韩愈)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20岁中进士,25岁又考取博学宏词科,才学过人。先后在地方与中央任官员,32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改革仅历时七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才被改派到更边远更落后的(广西)柳州当刺史(故又称柳州),政绩显著。但因长期受压抑,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柳州,年仅47岁。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关于作者
《捕蛇者说》是作者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时写的,虽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但他仍关心人民疾苦,对于给当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苛捐杂税,作者尤为憎恨。
《捕蛇者说》正反映了作者这一爱憎分明的思想。本篇的特点是在文章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讲述这件事,作者要说明什么?
(讲述捕蛇者一家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免于苛税的事。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正音:
啮( ) 腊( ) 挛( ) 踠( )
瘘( ) 疠( ) 当( )其租入
嗣( ) 几( )死者数 ( )矣
莅( ) 蹙( ) 殚( )
踣( ) 死者相藉( ) 囊( )
隳( ) 恂( ) 缶( )
谨食( )之 熙( ) 以俟( )夫( )
niè
xī
luán
wǎn
1òu
lì
dàng
sì
jī
shuò
lì
cù
dān
bó
jiè
nǎng
huī
xún
fŏu
sì
xī
fú
sì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
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的
出产
奇特
表并列
表假设,如果
指被咬后的伤毒
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
理解词句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可以已大风、挛踠、疠,去死肌,杀三虫。
然而
以(之)为,把(蛇)制成
用来
然而捉到它,把它晾干用来作为药饵,可以用来治疗麻风病,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可以。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
争奔走焉。
起初
用
这里指征集
助词,无义
招募
征收,敛聚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每年(做状语)
征收
抵挡
《捕蛇者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