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体验新感受
在平时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考虑某个模块流程了,却把特殊状态给忘了;改的版本多了,漏掉了原备注的内容,自己却没看出来。记得带实习生的时候就遇到过交付的原型同一个界面,在这个功能里顶栏有标题,在另外一个功能里顶栏没有标题,让检查一遍也没有发现问题所在。
经过这段时间思考、整理和实践,按照《用户体验要素》所提到的体验设计框架总结了一套体验清单设计方法。虽然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是以网页设计为主,但所提到的用户体验层次,在移动端设计中依然有效;只是移动端设计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场景、硬件设备、特殊因素、交互方式等问题。今天分享给大家移动端体验清单的设计方法,方便大家平时在做完交互稿后进行自查。
体验清单如何设计
为了适用于大多数移动端应用,这套方法是按照需求(战略层、范围层)-流程及内容(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特殊因素的思路来设计的,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明确用户在什么场景下完成什么操作
第二步:从框架流程再到内容细节,如:框架导航、流程、布局、转场、反馈、文字等;
第三步:重点关注特殊因素,如:网络、硬件设备、数据网络、模式、空值、交互方式等;
平时常用奇妙清单来规划自己一天的任务,就尝试用该App来制作移动端体验清单,使用之后感觉挺便捷的。下面就以奇妙清单为工具来举例子:
一、明确完成什么操作及主场景
不同的产品、需求对应的用户场景和操作流程是不同的,每次在自查前先明确需求,然后明确用户是在哪些主场景下完成什么任务;主场景有什么?操作是哪些?罗列在清单里。简单举个例子如阅读小说,子任务添加场景,备注写完成什么操作,如下图:
二、按照操作流程及界面内容,从流程到细节逐一梳理
按照要完成的任务梳理一下流程,随手画一下流程图。流程图可以让我们对原型流程有一个整体把控,防止出现逻辑问题。自查的过程中从具象到细节,先保证大流程没问题,再细化细节问题。
框架导航
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能承载产品功能结构
导航广度、深度是否适中,易操作,拓展性好
流程
操作流程从头到尾是否能顺畅的串下去
返回从哪里来是否可以回到那里去
从状态A到B
触发源待操作按钮在当前界面中是否明确
触发区域待操作按钮是否易操作
加载状态状态改变的等待时间是否超过2S左右,如果太长是否需要加入加载状态
反馈是否有反馈,反馈是否备注清楚
转场动效是否需要添加有趣的转场动效
成功与失败、空值是否考虑且有相关的提示
提示类型选择轻(tip/小红点)、中(Toast)、重(提示框)提示优先级别是否恰当
中间过程是否可以取消,例如更新应用、导入本地文件,此时是否允许用户取消
布局内容
信息层次是否清晰,重要的信息是否优先显示
相关信息是否可合并,没有重复信息
功能操作是否易操作,重要、频繁触发的功能按钮是否在手机的可操作区域
文字是否通俗易懂、有趣
界面内容是否完整,例如:顶部标题、按钮里的文字等
三、特殊因素再复查
移动端产品的环境、场景复杂,硬件设备多样;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很容易疏忽某些细节;所以需要对于特殊因素再次复查是否遗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特殊因素:
硬件设备
横竖屏是否需要锁屏,横竖屏时布局及功能是
交互体验新感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