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生要学会沉下心来
□管桦桦黄心洁李赛美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在当代中国的地位有些尴尬,在医疗临床中的作用被削弱,在社会上又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诽谤。中医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更多的人是选择愤怒和无可奈何。
有的人口诛笔伐方舟子之流,有的人撰文为中医正名、高呼。历史证明,一种医学的生存在于它的疗效,同时也告诉我们中医疗效的发挥有赖于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的中医学生,然而当代中医学生似乎难担此大任。就业现状也告诉我们,缺乏足够的西医基础也难被西医院所认同;中医论文粗制滥造,更凸显了中医科研能力的脆弱与不足。
反思现状,当代中医学生必须用沉默来为自己正名。这不但是中医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沉默十年,是中医学生积淀自身实力,思考、继承中医,淘汰与锤炼人才,中西医学汇通的一个过程。沉默十年,是中医自我救赎、继承和创新、全方位振兴的一个过程。在沉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以下几点。
潜心治学,持之以恒
我们曾经设计过一份调查问卷,样本700人,有这样的一道题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题目是这样的:“你认为阅读中医古籍最困难的是什么?①汗牛充栋,都不知道读哪本;②古意艰深,枯燥无聊;③缺乏足够的毅力读完。④读都不想读。”有44%的学生选择了答案③,这样的结果足以表明大部分中医学生在治学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毅力与恒心,同时也显得十分浮躁。
明代李时珍为编著《本草纲目》一书,先后花费了27年时间。其中用了11年的时间博览群书,摘录资料,然后又用了16年时间走访各地,亲自验证药材,足迹遍及湖广、河北、河南、江西、江苏等省,虚心向他人求教,加上这期间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最后才以毕生精力著成《本草纲目》一书,把本草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现代名医蒲辅周,其门人高辉远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到:“我追随先师17年,亲眼看到他系统阅读《内经》、《千金》……《本草纲目》各一遍,《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学心悟》等两遍,没有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是办不到的。他常说:学无止境,每读一遍,皆有新的启发。”
综观古往今来的中医大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大医都具有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都具有一种潜心治学的态度。由此我们可知,学中医之道,必先炼心。只有磨练出一颗静心和恒心,个人方可谈中医之栋梁,中医也才方可谈振兴。
夯实基础,熟读经典
中医基本功指的是从事中医这项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中医的基本知识是什么?理、法、方、药。从哪里来?从中医的源泉中来,就是中医的药性和汤头,就是我们的四大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基本知识要求我们首先必须熟背汤头药性之类的启蒙之书,熟读背诵经典医籍,进而领会精髓,为临床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岳美中说过:“要把主要的经典著作读熟、背熟,这是一项基本功……比如对《伤寒》《金匮》,如果能做到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刘渡舟说:“对于中医学的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既要明其义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朱良春、李聪甫、关幼波这些中医大家也曾有类似的言语告诫我们中医后辈。
可见,在许多中医大家的认识里面,中医基本功的内涵已经达到一个共同的认识,汤头和药性是基本功的基础,四大经典著作则是基本功的深化。结合当前中医学院需要学习的科目,主
中医学生要学会沉下心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