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主要内容
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西部地区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兰州市、白银市所辖行政区域,即兰州市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区和皋兰、榆中、永登3县;白银市白银、平川2区和靖远、景泰、会宁3县;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1万人。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
一、产业承接重点与空间布局
立足示范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潜在市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采取补链承接、提升承接、延伸承接等多种方式,高起点高标准承接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高技术、轻纺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高度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构建“一带三片区”产业承接发展空间布局。依托黄河兰州、白银段410公里沿线,发挥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兰州新区、兰州主城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合理布局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沿黄河产业聚集带;利用沿黄生态优势,集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带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千里黄河风情线,构建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配套建设特色小城镇和生态宜居社区;搞好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水土流失和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示范区“一带三片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二、兰州新区的承接方向和主要任务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市北部,规划面积821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永登县、皋兰县的中川镇、秦川镇、上川镇、树屏镇、西岔镇和水阜乡6个乡镇。兰州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形成“两区三片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两区: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三片:北部石化和物流产业片区;中部综合产业片区;南部城市服务功能片区。
(一)重点承接产业
兰州新区作为新的产业集聚区及城市功能拓展区,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出城入园、承接产业转移等多种途径,实现产业聚集和创新发展。重点承接七大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重点承接机械装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通用石化装备制造、环保装备制造等,发展生物质能装备、风机制造、电线电缆、风电大型叶片、塔筒制造等;承接高端印刷设备、3D打印设备、广播电视电影专用设备、视听设备、舞台照明和演艺设备、游乐及娱乐设备、通讯设备等文化专用设备制造。
石油化工产业。重点承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发展原油—石油炼制—清洁油品和润滑油;天然气、石脑油—乙烯、丙烯—聚烯烃—农膜、管材等塑料产品加工;丙烯—橡胶、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碳纤维、胶合剂、涂料等产品;碳四、碳五—橡胶、树脂、精细化工—涂料、轮胎、车用品等橡胶产品;芳烃—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和材料加工;金属硅—多晶硅、有机硅—硅材料等六大石化产品产业链。
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承接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有色冶金新材料等。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承接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材料,推进兰州生物医药、佛慈制药、兰州太宝制药、奇正集团、陇神戎发等企业改扩建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承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云计算产业、网络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产业等。
现代物流业。依托中川机场等交通资源,设立综合保税区,推进物流园区、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培育建设一批特色产品基地和养殖基地。
(二)园区承接产业方向
按照兰州新区的产业园区布局规划,把六大产业园区建设同产业承接相结合,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石化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炼化产业片区重点承接原油加工、化工产品、合成新材料、精细石油化工等石油炼制及化工项目;精细化工产业片区重点承接催化剂、添加剂及助剂产业、特种树脂、涂料及聚合物产业、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有机硅产业等精细化工项目;石化新材料产业片区重点围绕基础石化原料,承接聚烯烃及改性材料、合成橡胶及功能弹性材料、特种石墨、特种润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特种玻璃等投资化工新材料项目。
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石油钻采装备、炼油化工装备、煤化工装备等石化重型装备制造项目;风能太阳能发电装备及电工电器、数控机床及专业装备、汽车制造、铁路及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汽车零部件配套、风力发电装备配套、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等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片区重点承接云计算产业、空间信息产业、电子信
最新全新-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