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是由【青青松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丈量
1、长度的丈量:长度的丈量是最基本的丈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
3
1dm==10
-1
m1cm==10
-2
m
1km=1000m=10m
-3-6
1mm==10m1μm==10m
-9
1nm==10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察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丈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一定放正重合,不可以倾斜。②不利用磨
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掉最后读数中减掉
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搁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丈量值:丈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心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偏差:丈量值与真切值之间的差别
偏差不可以防止,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防止是不应发生的
减小偏差的基本方法:多次丈量求均匀值,此外,采纳精细仪器,改良丈量方法也能够减小偏差
6、特别方法丈量
(1)积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取代法
二、时间的丈量
1h=60min1min=60s
三、运动描绘
1、机械运动物体地点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全部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因此,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绘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其实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不过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设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随意选用,但选用的参照物不一样,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的描绘可能不一样。
3、相对静止
两个以相同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地点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
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3)速度公式:v=St(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
6、均匀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经过某段行程跟经过这段行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
这段行程上的均匀速度求平速度一定指明是在哪段行程或时间内的均匀速度
7、测均匀速度原理:v=s/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余计时器)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束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
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全部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因为本来发出的声音仍在持续流传);
3、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随和体;
二、声音的流传
1、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随和体都能够流传声音的介质;一般状况下,声音
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可以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好经过无线电话谈话;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流传;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喊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
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峰的回声,夏季雷声轰鸣不停,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
回声,狭窄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丈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声音的特征包含: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次越高,音调越高(频次: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一样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只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必定不一样;(鉴识是什么物
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相互独立;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频次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一样,大象靠次声波沟通,地震、火山迸发、台风、海啸都要产
生次声波;
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
度上讲,凡是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歇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扰乱的声
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有噪声根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爆竹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出90dB会伤害健康;0dB指人
耳恰好能听见的最弱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流传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
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七、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次高用来打结石、冲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流传
用往返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达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能够传达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可以大声说话,一音叉振动,
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相同,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行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开水的温度规定为100℃;而后把0℃和100℃之间分红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当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察看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可以超出温度计的量程(不然会破坏温度计)
(2)丈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可以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
读数时,玻璃泡不可以走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
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特意用来丈量人体温的;
2、丈量范围:35℃~42℃;℃;
3、体温计读数时能够走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别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必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变。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相关。
四、融化和凝结: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融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结。
1、物质融化时要吸热;凝结时要放热;
2、融化和凝结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融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融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差别是:晶体有熔点(融化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融化时温度高升,持续吸热);(熔点:晶体融化时的温度);
4、晶体融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持续汲取热量;
5、晶体凝结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结点;(2)持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结点相同;
7、晶体的融化、凝结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高升;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融化;
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恰好融化完成;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高升;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结点(50℃),开始凝结;
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结完成,温度为50℃;
(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融化和凝结所用时间不必定相同,这与详细条件相关;
2、热量只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达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
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迟缓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相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季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季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相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翻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
动的快慢相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季开电扇降温);
(2)沸腾:在必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一样液体的沸点一般不一样;(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相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烧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持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差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汲取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
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
烈;
4)蒸发可致冷:夏季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热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一样物体蒸发的快慢不一样: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藏和
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
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季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灰尘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涨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
还有大批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着落可融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结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四章光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青松松
  • 文件大小151 KB
  • 时间2022-09-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