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辽宁省煤炭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辽宁省煤炭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 】是由【guoxiachuanyue00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辽宁省煤炭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
附件7
辽宁省煤炭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
辽宁省煤炭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包括:准入条件和评分标准两项。其中准入条件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申报绿色矿山评分标准包括:规范管理、绿色开发、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地和谐和企业文化七个基本考评指标,建立绿色矿山建设考评评分标准。不涉及绿色开发和综合利用中某项考评要求具体内容的矿山企业视为该考评项合格。
一、准入条件
(一)依法办矿
1)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证照齐全,遵纪守法。需提供矿山《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等。
4)三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二)绿色开发
回采率
井工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附录A
-3-

露天煤矿资源回收率达到《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三)综合利用
1)原煤入选率不低于75%。
2)矿井水、疏干水采用洁净化、资源化技术和工艺进行合理处置,处置率达到100%。
3)矿井水利用率达到《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附录C的要求。
4)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
煤层气利用率达到《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附录B的要求。
5)对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四)节能减排现有井工矿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新建矿井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符合相关规定。
二、评分标准
(一)规范管理
管理制度
1)建立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到位。建立产权、责任、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本项共
-3-
2分,具有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规章制度,得1分;具有4项以上企业管理制度,得1分。
2)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绿色矿山培训。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记录清晰。,
3)各类报表、台账、档案资料等齐全、完整、真实。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台账,储量台账,生产月报,税费报表。本项共1分,,单项分扣完为止。
4)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达标得1分。
矿容矿貌
1)矿区按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生态区等功能分区各功能区达到《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要求,运行有序,管理规范。具有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生态区功能分区图。本项共2分,。
2)矿区地面运输、供水、供电、卫生、环保等配套设施齐全;在生产区设置操作提示牌、说明牌、线路示意图等标牌,标识牌达到《标牌》GB/T13306的要求。本项共2分,配套设
施齐全得1分,各种标牌齐全得1分,否则不得分。
体系认证
建立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得共1分。
-4-
(二)绿色开发
开采方法
选择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广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开采技术和工艺;井工煤矿开采方法与工艺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的规定执行,露天煤矿开采方法与工艺按《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5的规定执行。
矿山采用技术不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修订稿)》的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中,得4分。
开采工艺技术
1)充填开采注意事宜
充填区域的选择及充填开采方案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有机结合,得4分;
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优先利用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充填采空区,得4分。
2)共伴生资源合理开采技术注意事宜
①达到工业指标要求的可利用共伴生资源与煤炭同时进行
开采,得4分;
②新建矿山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应与煤炭开采、洗选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得4分。
(三)综合利用
-5-
选煤
根据不同的煤质,选用先进适用的选煤设备和工艺,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得3分。
共伴生资源利用
1)对煤系地层共伴生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制定煤与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得3分;
2)煤矿共伴生矿产资源选用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工艺进行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得3分。
3)推进煤系高岭土(岩)、耐火粘土、硅藻土、铝矾土、膨润土、硫铁矿、油母页岩、石墨、石灰石等共伴生矿产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对与煤共伴生的镓、锗等资源开发利用,得3分。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矿井生活垃圾集中、并进行无害化处置,得3分。
(四)节能减排
节能降耗
1)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
料,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得2分。
2)改进井下支护工艺,推广锚网支护技术,降低钢材使用量,得2分。
-6-
废弃物排放
1)粉尘排放
储煤场厂区定期洒水抑尘,储煤场四周设抑尘网,装卸煤炭采取喷雾降尘或洒水降尘,煤炭外运采取密闭措施,得3分
2)污水排放
建立污水处理站,合理处置矿井水。矿区实现雨污分流、
清污分流,得2分。
矿区及贮煤场建有雨水截(排)水沟,地表水经沉淀处
理后达标排放,得2分。
3)固体废弃物排放
优化采煤、洗选技术和工艺,加强综合利用,减少煤矸
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得2分。
通过对露天矿剥离表土、煤层上覆岩石等进行资源化利
用的方式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得2分。
(五)技术创新

1)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得1分。
2)配备专门科技人员,开展支撑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改进工艺技术水平,得1分。
-7-
3)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和知识产权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得1分。

1)建立矿山生产自动化系统,得3分。
2)建立数字化资源储量模型,进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和经济评价,实现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的精准化管理,得2分
3)采用计算机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建设智能化矿山,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得2分。
(六)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区环境
1)矿区绿化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合理,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00%,得3分,每降低10%扣
1分。单项分扣完为止。
2)矿容矿貌应与周边地表、植被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得3分。
3)露天开采矿山的排土场进行治理、复垦及绿化,在矿区专用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设置隔离绿化带,得3分。
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
1)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要求:
排土场、露天采场、矿区专用道路、矿山工业场地生态
-8-
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符合相关规定,得4分;
土地复垦质量达到《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的要求,得4分;
恢复治理后的各类场地对动植物不造成威胁、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得4分;
2)建立环境监测机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得4分。
(七)矿地和谐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1)建立以人为本、创新学习、行为规范、高效安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愿景符合全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职工个人价值实现紧密结合,得1分。
2)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丰富职工物质、体育、文化生活,企业职工满意度不低于70%,得1分。
3)建立企业职工收入随企业业绩同步增长机制,得1分。
企业诚信
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等坚持诚实守信,履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义务,公示公开相关信息,得1分。
矿地和谐
1)构建矿地共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办矿理念。通过创立社区发展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发挥多方资源和优势,建立多元合作型的矿区社会管理共赢模式。建立矿区群众满意度调查机制,在教育、就业、交通、生活、环保等方面提供支持,提高矿区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企地和谐发展,。
2)与矿山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建立磋商和协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纠纷,。
-9-
辽宁省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准入条件表
-10-
考评项目
准入要求
(一)依法办矿
1)《营业执照》《米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合法有效;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4)三年内未受到相关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二)绿色开发
回米率
井工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露天煤矿资源回收率达到《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三)综合利用
1)原煤入选率不低于75%;
2)矿井水、疏干水米用洁净化、资源化技术和工艺进行合理处置,处置率达到100%;
3)矿井水利用率达到《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附录C的要求;
4)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煤层气利用率达到《煤炭行业绿色矿
5)对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四)节能减排
现有井工矿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新建矿井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符合相关规定。

辽宁省煤炭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