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卷第 4 期毛泽东思想研究 Vol. 29,No. 4
2012 年 7 月 Maozedong Thought Study Jul. ,2012
櫴
毷櫴櫴櫴櫴櫴櫴探索与争鸣毷
毷
櫴櫴櫴櫴櫴櫴櫴毷
不能告别唯物辩证法
———评《告别激进主义》
沧南彭臻
( , )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湘潭 411105
, , , ,
〔摘要〕怎么看历史怎么看现实怎么看毛泽东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在
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不对头,也会导致理论上的失误。2011 年第 4 期
《书屋》刊登一篇题为《告别激进主义》的文章,应该肯定文章的立论是好的: 反对左的和右的、革
命的和民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形形色色的激进主义,赞成渐进主义,主张通过改革解决现实存在的
问题,不折腾,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
性,导致对某些问题的论述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本文拟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对文章的三个观点作些
具体分析。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 ; ; ;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两重性形而上学片面性表面性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8999 ( 2012) 04 - 0120 - 07
一、农民战争造成的破坏是人类所仅见的吗?
, , , , ,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和现象的作用都不是单一的、绝对的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
, ,
是绝对的坏而是好中具有坏的因素坏中具有好的因素。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好和坏、正和负的
, , , ,
两重性。当然这两重性并不是平分秋色各得一半其中总有一个主一个次。这就是毛泽东所说
的重点论的两点论。我们应当用这个方法来分析农民战争。
, , ,
从方法论来看《告别激进主义》一文在论述农民战争问题上的错误就在于它的片面性只承
, , , :
认农民战争的破坏性不承认农民战争的进步性只搞一点论不搞两点论。文章写道“从‘伐无
, ,
道诛暴秦’到 1949 年革命的胜利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次数、规模、持续的时间和造成的破坏
, ,
都是人类历史所仅见的。”读者一看便知这句话不但否认了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的进步性而且否
,
认了我们党领导下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农民战争破坏论就是由于思想方法的
, , ,
片面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作出的歪曲历史的唯心史观的结论。
如果我们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运用重点论的两点论来分析农民战争,既看到它的破坏作
, , ,
用又看到它的进步作用那就不能不承认农民战争的进步作用远远大于它的破坏作用。农民战争
, :
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农民战争的破坏作用是次要的。这是因为
〔收稿日期〕2012 - 04 - 20
〔作者简介〕沧南( 1924 - ) ,男,安徽合肥人,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 彭臻
( 1976 - ) ,女,湖南桃江人,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021
, ,
不能告别唯物辩证法——评《告别激进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