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 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
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开开心心上学去
第二周:拉拉手,交朋友
第三周:我认识您了
第四周:上学路上
第五周:我们的校园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校园里的口令
第八周:课间十分钟
第九周:上课了
第十周:玩的真开心
第十一周:吃饭有讲究
第十二周:别伤着自己
第十三周: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美丽的冬天
第十五周:健康过冬
第十六周:快乐过新年
第十七周:新年的礼物
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开开心心上学去
目标导航:
1、了解上学的基本任务,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2、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学校的纪律。
成长乐园:
高高兴兴地走向学校。
坐在明亮的教室,
我打开课本
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等我带上红领巾,再去向幼儿园老师报告喜讯!
儿歌《上学》
再见,幼儿园!
再见,亲爱的幼儿园老师!
从现在起,
我是一年级小学生啦!
带着爸爸送的铅笔,
带上妈妈买的书包,
一路唱着歌儿,
基础训练:
我的准备(看看书包里面都装了些什么,)
每天上学都要带的哦!
二、我当小法官。(如果你认为说得对,就在后面画个)
我进入一年级了,就不能睡懒觉了。( )
我读一年级了,我要努力学习,还要学会做值日。( )
读一年级了,学会了拼音,就可以自己读很多的课外
一年级道德法治(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