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添料
1、什么是添料,加添?
添料是指纸浆中加入非纤维性的物质;
在纸浆中加入添料,改变纸张的性质,更好的满足使用的需要,这一生产过程称为加添。
:提高纸的质量,增加产量,改进操作,减少流失,降低成本。
§2-1 施胶
§2-1-1概述
一、 施胶目的和方法:
:是指使纸和纸板取得抗水性能的加工程序;
:使纸张具有抗拒流体的渗透能力。
:纸张经施胶后其抗水性能的大小用施胶度表示。
: 纸内施胶或内部施胶
纸面施胶或表面施胶
1)纸内施胶:在纸浆中加入施胶剂,再抄成具有增液性能的纸和纸板——施胶的主要方法。
2)纸面施胶:在纸的表面浸入施胶剂,以取得增液性能。
3)双重施胶:纸料内和纸面上均进行施胶。
二、施胶和施胶剂的发展
1、胶料:
1)用于纸内施胶:松香胶、强化松香胶、合成胶、分散松香胶。
2)用于纸面施胶:氧化淀粉、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动物胶、合成树脂。
2、松香来源:
天然萃取松香和树脂松香及塔罗油松香。
3、发展:
高游离松香胶—松香皂胶—强化松香胶—分散松香胶。
发展趋势:提高施胶的效果,降低成本,由酸性施胶转向中性,甚至向碱性施胶发展。
§2-1-2 纸内施胶
:
1、松香:是一种大分子有机酸(C19H29COOH),是由松香酸和海松酸等多种酸性物质的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有机化合物。
1)化学属性:化学反应主要是受酸性基团(羟基)和共轭不饱和双键支配。
2)物理属性:~,软化点750C左右,熔点:90~1350C,不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3)主要质量标准(造纸松香):
a.. 酸值:以1g松香用碱中和时,所消耗KOH的毫克数。酸值越高说明松香中含松脂酸量越高;一般为150~170mg KOH 。
b. 皂化值:1g松香与碱完全皂化时所消耗的KOH毫克数。表示松香中的树脂酸和脂类的总含量,此值与酸值之差越大,说明松香中含脂越高;一般为160~185mg KOH 。
2、皂化松香胶:
1) 皂化松香胶的熬制: (见P69)
皂化反应:
2C12H29COOH + Na2CO3—2C12H29COONa + CO2 + H2O
2C12H29COOH + NaOH——C12H29COONa + H2O
C12H29COOR + NaOH —— C12H29COONa + H2O
皂化的结果使不溶于水的松脂酸变成可溶于水的松脂酸钠;皂化剂多用纯碱(Na2CO3),原因: a. 反应温度易控制;
。
2) 皂化松香胶的分类和用碱量计算:
(1)分类:
(褐色胶):全部松香酸都皂化为松脂酸钠,胶液呈中性或微碱性,颜色为暗褐色。
b. 白色胶:将松香部分皂化,剩余的松脂酸成微粒,均匀分散在已皂化的松值酸钠溶液中,胶液呈白色,白色胶中游离松香20~40% 。
c. 用碱量A计算:
{O·(100-C)% / M1 = A·P / M2}
A = (OM2/M1P)×(100- C)%
M1—测定皂化值用KOH的当量;
O—松香的皂化值; P—熬胶用碱的纯度;
M2—熬胶用碱的当量;
C—松香胶的游离松香含量(5%);
:取决于松香胶中游离松香的含量。游离松香含量越高,用水量则越少,以防止松香胶聚凝沉淀。
3、施胶理论:
1) 接触角理论:
渗透速度 V = dL/dt =γ· r·cosθ/4η·L ,
L:渗透深度(cm);t: 浸透时间(s);
γ:液体的比表面积自由能,N/cm ;
η:液体的粘度(Pa · s); r:毛细管半径(cm);
θ:液、固两相间接触角(度)。
接触角理论认为:胶体产生抗水作用原因是:胶体改变了纸页表面的性质,加大了液固间的接触角,减少了纸页表面对水的附着力。见P72
γSV = γSL + γLV·cosθ
γˊSV = A1γS1V + A2γS2V ; A1 + A2 = 1
北林造纸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