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
南中国海
中沙群岛
东沙群岛
南沙群岛
西沙群岛
汉代
早在汉朝时期,中国人民就在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海诸岛,并予以命名。称南海为“涨海”,称南海诸岛为“崎头”,并一直沿用至南北朝。
“南溟者天池也,地极燠(yu、),故曰炎海;水恒溢,故曰涨海。”
————《琼州府志》
隋唐
隋唐两代,“礁石山”“象石”“七洲洋”等地名的出现更加表明了中国人民在南海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
宋代
宋代,以“石塘”“长沙”等专用名称明确指称南海诸岛。并将南海列入“琼管”范围,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经营活动的传统区域,而且更成为水师巡防的重要海域。
明代
元明清时期的典籍依然沿用“石塘”“长沙”等名称。其中《海南卫指挥监事柴公墓志铭》记载:明代海南卫曾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辖了西沙中沙南沙群岛。
清朝
1909年,清朝政府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军舰对南沙群岛考察,还对东沙南沙西沙三个群岛进行了测量,为十五个岛屿命名。自清朝至民国,我国以政府名义多次对南海诸岛进行命名,明确主权.
民国时期(1912年)
1935年民国政府专门派人审定了我国南海诸岛各个岛屿的名称,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明确绘制出中沙群岛西沙群岛东山群岛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版图的地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端的边界在北纬4°,即曾母暗沙南边。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占了包括整个南海以及南海周边国家。1943年12月,《开罗宣言》宣布日本必须将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其中包括南海诸岛,也包括钓鱼岛。
1945年日本投降,随即宣布归还中国南沙所有岛礁,中国派军舰参与了收复活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南海发现大量油气资源
1970年5月,菲律宾率先以武力占领了马欢岛和费信岛,引发南海周边国家瓜分中国南沙岛礁的狂潮
1978年6月菲律宾发布法令,把南沙群岛的33个岛、礁、沙洲,面积60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宣布为菲律宾领土的一部分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
南海仲裁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