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垂管方式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及对策 】是由【niupai2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垂管方式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及对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垂管方式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及对策
摘要:由于管理方式的变化,必将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其法规体系、技术规范、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必将产生较大变化,要实现改变管理方式的变革目标,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垂管方式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要求,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垂直管理方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环境管理的基础。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1)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环境监测方面的法规或条例。我国最早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是于1983年7月由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其主要内容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2006年环保总局发布了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历时多年,新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一直未能出台。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环保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为2006年发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最新版为2010年出版,因近年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很快,该规定和指南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1995年发布,其标准限值和监测方法需尽快更新;近年发布的很多单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衔接还不够完善。我国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标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VOCs的优控名单、排放控制标准体系、监测体系、标准样品研制等均有待进一步完善[3]。固废、辐射、生态和生物等监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2)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时隐时现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重发展、轻环保,造成环境问题不断积累,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受到或多或少的地方行政干预,影响环境监测质量,一些地方为环保考核达标而采取一些打擦边球的做法,甚至直接干预辖区环保部门执法监测工作。在一些地方,尽管环境监测执法作出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很难顶住地方政府的压力。
(3)监测体制不健全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环境监测机构与地方环境监测机构只是业务指导关系,下级站均为单一实验室,其环境监测质量由其自身负责。由于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地方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4)技术监督机制不完善
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对环境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与环保系统内的质量管理尚未有机结合。
(5)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法较为单一
现阶段环境监测系统自上而下采取的质量管理手法有能力验证、标样考核、飞行检查、比对考核和模拟监测等,方法与手段相对较为简单。
垂管方式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要求
体系要全面覆盖各级环境监测机构通过计量认证的所有项目、要素和环节按照环保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2006]第114号的要求,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按规定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其职责之一即建立本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
、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目前实验室内已基本形成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措施,而现场监测的样品采集环节质量控制手段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现场监测是环境监测的第一环节,处于基础和核心位置,如果现场采集的样品不具备代表性,那么实验室内一系列控制活动就失去了基础和依据。针对土壤、固废、辐射、生态和生物等新增监测项目的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和控制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体系要确保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够出具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第三方公证数据垂管方式下,省、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将由原来的各个单一实验室演变为一个由省总站统一管理的庞大联合实验室。其质量管理体系要有独立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
建立"分-总-分〃的体系管理模式。省、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均为独立的环境监测单位,其质量管理体系相对独立,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在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总体要求下,不断完善和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独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尽量避免外部干预,地方政府受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和政绩考核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进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造成数据失真,引起环境决策失误;二是要实现省、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同一任务、同一进度、同一质量管理、同一数据质量水平。
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于省级站要对其垂直管理的市、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质量负有总体责任,必须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比如定期派驻监督员、定期巡查、不定期进行比对和考核等。
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为保证体系的独立、高效运行,必须建立人、财、物的保障机制。垂管方式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除了以上两条新的要求外,还需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实现对企业自行监测数据有效性、正确性、代表性、完整性的审核和比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实现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保障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在拓展监测业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时的质量水平。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的对策与建议以上本文基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根据垂管方式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要求,提出了以下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
在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要做到有法可依,必须建立健全相应法规体系,特别是下一步可能实行的环境监测行政许可,为有效实现对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必须完善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相关的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
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先进的环境监
测技术不断研发利用。当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已经普遍应用了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但是,还存在一些地区的设备相对比较老化,或者更新换代比较慢的现象,技术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监测管理方面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监测技术的研究,提高技术标准并对监测技术
下转第479页
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积极研究开发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引用先进的监测仪器,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满足不断发展的环境保护的要求。另外,一旦有采用新技术的监测仪器研发出来就要尽快投入使用,并建立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仪器进行技术鉴定,确保仪器的数据规范。
加强质量管理技术研究,完善质量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要提升环境监测的水平,必须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技术体系,保证监测环节的
科学性与准确性,提高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规范相关监测人员的工作与行为。环境质量体系是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保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促进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使环境管理工作程序化、法制化,实现环境工作责任到人的规范管理;还要根据技术团队的交流与评审不断改进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优化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提高环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发挥管理主体的优越性。
在监测准备阶段,可抽查采样空瓶空白,检查现场监测的仪器设备检校情况;在现场监测可采用GPS定位与航迹监控采样点位和时间,采用录像或照相监控现场操作;在实验室内建立和使用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系统对实验室分析实现实时监控,也可加大盲样、平行样、质量控制样的频次和比例。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目前,在环境监测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比较突
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人才。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决定了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因此,有关部门要注重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的监测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的监测工作当中。有条件的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培训基地,让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培训,以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结根据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十三五发展纲要的建议》的要求,我国将在省以下环保机构内实行“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的垂直管理制度”。在垂管方式下,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势必因管理方式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变化。本文基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根据垂管方式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要求,提出了以下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的对策与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第二,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第三,加强质量管理技术研究,完善质量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第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总之本研究指出,实行垂直管理,可以说是突破体制弊端、落实政府和部门环保责任、规范和强化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步。从长远看有利于减少属地党政机关的人为不当干预,从而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三个说清”,为政府的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19-20.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
(6):154-159.
[3]李宁,王倩,杜健,[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1-4.
⑷王福伟,邢巍巍,吴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5):113-114.
李培基,陈晓艳,[J].四川环境,2016,(1):33-35.
⑹许震,张峰,].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1-3.
垂管方式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