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大家如何共享?
2、为了使得用户在某一个服务区内的任一点都能接入网络,需要在该服务区内设置多少基站?
3、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如何在这些基站之间进行分配以满足用户容量的要求?
4、移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5、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
6、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
7、在移动通信网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
组网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一.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主要解决:
众多用户如何高效共享给定的频谱资源问题。
常用的多址方式有三种: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二. 区域覆盖和频率配置
本节主要解决在服务区内如何划分小区和设置基站以及如何给每个小区配置频率的问题。
一、区域覆盖
一个基地台只能在其覆盖区内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这样的覆盖区称为无线区。
无线区(服务区):
大区制和小区制
移动通信网络的区域覆盖方式:
定义
大区制:即单个或几个基站覆盖一个服务区(如一个城市),并由基站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服务半径在25km~40km左右,用户容量为几十个至数百个。
特点:该制式的基站组成单一、设备少而便宜、网络简单、基站天线很高、发射功率大,一般为200W;移动台的天线低。
大区制一般用于专业网中
1、大区制
大区制覆盖范围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大区制
山丘,树林,建筑物造成的阴影;
移动台接收机性能及其天线系统的效率;
发射机功率是有限的,并且增加发射功率只能换来微小的距离增加;
多径和其它干扰的影响;
大区制还存在上下行传输不一致的地方。可以通过设立分集接收台,使得上下行互通性为1:1。
分集接收站
1、大区制
设置原因:移动台发射功率小,天线高度低引起的。
工作原理:各分集接收站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链路传送到主基站,经判选后,主基站将选择最好的分集接收站与其进行通信。
大区制适用范围:适用于用户密度不大或业务较小的系统
定义:
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cell,每个小区的半径为2km~10km,(目前小的有1~3km,有的城市为500m)。
特点:
每个小区设一个小功率基站(发射功率一般为5~20W)负责与小区内所有移动台的无线电通信。同时设置一个移动交换中心统一控制这些基站协调工作,保证移动用户只要在服务区,都能正常工作。
2、小区制
在小区制中,可采用频率复用技术
频率复用技术是指在一个较大的服务区内,同一组信道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2、小区制
采用小区制使信道(频率)复用距离减小,解决了信道数少和用户数多之间的矛盾;发射机功率降低,互调干扰减小。
公用移动电话网络都采用小区制。
小区制缺点:
存在同频道干扰;对越区切换的要求很高;基站数量大;建网的成本增大;
结论:
无线小区的范围不宜过小。
优点:
增加系统容量的方法
小区分裂:
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的小区,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的降低天线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
小区扇行化:
依靠基站的方向性天线减少同频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关键词深度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