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零件测绘实训》指导书 】是由【JZZQ1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零件测绘实训》指导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0/18
第一章 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
制图测绘是依据实际零件,通过分析选定表达方案,画出它的图形,测量并标注尺寸,制定必要的技术要求,从而完成零件图绘制的过程。
制图测绘的一般步骤是先根据齿轮泵实物,分析其工作原理、画装配示意图、进行零件测绘、画出零件草图;由零件草图整理画出装配图。在测绘之前,首先要对部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结构和工作情况,及认真阅读指导书,这样可以了解部件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零件间装配关系。
一、用途、性能和工作原理
(一)用途为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
(二)性能 该齿轮泵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对油的污染不敏感,工作可靠。
(三)工作原理
齿轮泵由装在泵体内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齿轮两端面靠端盖密封,齿顶靠泵体的圆弧形表面密封,在齿轮的各个齿间形成了密封的工作容积。当齿轮按图所示方向旋转时,,从而形成部分真空。因而,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吸入到齿间的油液在密封的工作容积中随齿轮旋转带到右侧压油腔,,经过排油口送入液压系统中。
2/18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二、装配关系及结构特点
该齿轮泵是由泵体、泵盖、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轴、从动轴等主要零件组成。
左泵盖上有两个直径不等的孔,孔径大的与进油管相连;孔径小的与出油管相连,其目的是减少径向不平衡力。泵体内腔两侧有两个直径不等的腔,大腔与进油口连通;小腔与出油口连通。
泵体内腔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主动轴用键连接;从动齿轮与从动轴用键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滑动轴承上。
第二章 拆卸部件和画装配示意图
在初步了解部件的基础上,依次拆卸各零件,这样可以进一步搞清减速器部件中各零件的装配关系、结构和作用,弄清零件间的配合关系和配合性质。
装配示意图是在部件拆卸过程中所画的记录图样,其作用是避免由于零件拆卸后可能产生错乱而给重新装配时带来困难,它是通过目测,徒手用简单的线条示意性地画出部件的图样,主要表达部件的结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传动路线等,而不是整个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各个零件的形状。
操作步骤:
第一步:先将连接螺钉、销拆下,使盖与体分离,即可开始绘制装配示意图,此时不必全部拆散。
2/18
第二步:对于看不懂的内部结构,再逐步拆开,边拆边画,画完整个装配示意图。
注意事项:
(1)拆卸前应先测量一些重要的装配尺寸,如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尺寸,两轴中心距、运动极限位置的尺寸和装配间隙等.
(2)要周密制订拆卸顺序,划分部件的各组成部分,合理地选用工具和正确的拆卸方法,按一定顺序拆卸,严防乱敲打。
(3)对精密度较高的配合部位或过盈配合,应尽量少拆或不拆,以免降低精度或损坏零件.
(4)拆下的零件要分类、分组,并对所有零件进行编号登记,零件实物对应地栓上标签,有秩序地放置,防止碰伤、变形、生锈或丢失,以便再装配时仍能保证部件的性能和要求。
(5)图形画好后,应编上零件序号或名称.
(6)标准件应及时确定其尺寸规格。
第三章绘制零件草图
绘制泵盖的零件草图。标准件只需测得几个主要尺寸,从标准中确定其规定标记。
一、画零件草图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零件草图是只凭目测实际零件形状、大小和大致比例关系,,也是整理装配图与零件工作图的主要依据。零件草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内容俱全 零件草图是画零件工作图的重要依据,有时也直接用以制配零件,因此,必须具有零件工作图的全部内容,包括一组图形、齐全的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2)目测徒手 零件草图与零件工作图的不同之点仅在于前者徒手画,后者用仪器画。画出零件草图后集中测量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切不可边画边测边注.
(3)草图不草草图不能理解为“潦草的图"。画出的零件草图应做到“图形正确、比例匀称、表达清楚;尺寸齐全清晰;线型分明、字体工整"。
3/18
画零件草图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持零件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各部分的投影关系.
(2)注意选择比例,一般按1:1画出,。
(3)零件的制造缺陷,如刀痕、砂眼、气孔、及长期使用造成的磨损,不必画出。
(4)零件上因制造、装配需要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铸造圆角、凸台、凹坑等,必须画出。
二、视图选择的一般原则
选择视图时,基本原则是:在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内、外形状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形数量,以便画图和看图.
(一)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是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的一组图形中最主要的视图,在选择主视图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确定零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应以反映零件信息量最大,能较明显地反映出零件的主要形状特征和各组成形体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那个投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2)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 尽量符合零件的主要加工位置或工作位置(安装位置)。通常对轴、套、盘等回转体零件选择其加工位置;对叉架、箱体类零件选择其工作位置。
(二)其他视图的选择
在主视图中还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要选择其他视图表示。选择的原则是:
(1)在明确表示零件的前提下,使视图(包括剖视图和断面图)的数量为最少。
(2)尽量避免使用虚线表达零件的轮廓及棱线。
(3)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
三、作图步骤
(1)根据零件的总体尺寸和大致比例,确定图幅(画草图应使用淡色方格纸);画边框线和标题栏;布置图形,定出各视图的位置,画主要轴线、中心线或作图基准线。布置图形应考虑各视图有足够位置标注尺寸.
4/18
(2)目测徒手画图形先画零件主要轮廓,再画次要轮廓和细节,每部分应几个视图对应起来画,以对正投影关系,逐步画出零件的全部结构形状.
(3)仔细检查,擦去多余线;再按规定线型加深;画剖面线;确定尺寸基准,依次画出所有尺寸界线、尺寸线和箭头。
四、尺寸标注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要做到完整、清晰、符合标准,且能满足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标注尺寸时应做到:
(1)从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出发,选择恰当的尺寸基准,不要注成封闭尺寸链。
(2)尺寸应尽量注在视图外边、两视图中间。
(3)部件中两零件有联系的部分,尺寸基准应统一.
(4)对于标准结构,如螺纹、退刀槽、轮齿,应把测量结果与标准核对,采用标准值.
(5)重要尺寸,如配合尺寸、定位尺寸、保证工作精度和性能的尺寸等,应直接标注出来。
(6)零件上一些常见结构,如底板、端面、法兰盘图形要按一定的标注方式进行尺寸标注.
五、技术要求
(一)材料
零件材料的确定,可根据实物结合有关标准、、铸铁、铜、铝及其合金。参考同类型零件的材料,用类比法确定或参阅有关手册.
(二)表面粗糙度
零件表面粗糙度等级可根据各个表面的工作要求及精度等级来确定,可以参考同类零件的粗糙度要求或使用粗糙度样板进行比较确定。表面粗糙度等级可根据下面几点决定:
(1)一般情况下零件的接触表面比非接触表面的粗糙度要求高。
(2)表面间有相对运动时,相对速度越高粗糙度要求越高。
(3)间隙配合的间隙越小,表面粗糙度要求应越高;过盈配合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亦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
5/18
(4)在配合性质相同的条件下,零件尺寸越小则粗糙度要求越高,轴比孔的粗糙度要求高.
(5)要求密封、耐腐蚀或装饰性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高。
(6)受周期载荷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应较高。
(三)形位公差
标注形位公差时参考同类型零件,用类比法确定,无特殊要求时一律不标注。
(四)公差配合的选择
参考相类似的部件的公差配合,通过分析比较来确定。所测绘的齿轮泵中,齿轮与轴之间,滑动轴承与泵盖孔之间,滑动轴承与轴之间都有配合。
(五)技术要求
凡是用符号不便表示,而在制造时或加工后又必须保证的条件和要求都可注写在“技术要求”中,其中内容用类比法确定.
第四章尺寸测量与尺寸数字处理
一、尺寸测量的方法
一般可用直尺(钢板尺)或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得到尺寸的数值;必要时可借助直角尺或三角板配合进行测量。
测量直线尺寸
、外直径尺寸
用内外卡钳或游标卡尺直接测量,测量时应使两测量点的连线与回转面的轴线垂直相交,以保证测量精确度.
6/18
测量回转面外径、内径
在测量阶梯孔的直径时,由于外孔小里孔大,用游标卡尺无法测量里面大孔直径。这时可用内卡钳测量;也可用特殊量具(内外同值卡钳)测量。
测量阶梯孔的直径
一般可用直尺测量(图a).若孔口较小时,可用带深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图b)。当用直尺或游标卡尺都无法测量壁厚时,可用内外卡钳或外卡钳与直尺合起来测量(图c)。
7/18
测量壁厚
根据孔间距的情况不同,可用卡钳、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
测量孔间距
8/18
一般可用直尺和卡钳或游标卡尺测量.
测量中心高
,其中一组用于测量外圆角,另一组用于测量内圆角,每片都刻有圆角半径的数值。测量时,只要从中找到与被测部位完全吻合的一片,读出该片上的R数值即为所测圆角半径.
测量圆角
7。测量角度
可用游标量角器测量。
9/18
测量角度
(1)拓印法对于平面与曲面相交的曲线轮廓,可用纸拓印其轮廓,得到真实的曲线形状后用铅笔加深,然后判定出该曲线的圆弧连接情况,定出切点,找到各段圆弧中心(中垂线法:任取相邻两弦,分别作其垂直平分线,得交点,即为一圆弧的中心),测其半径(图a).
(2)铅丝法 对于回转面零件的母线曲率半径的测量,可用铅丝贴合其曲面弯成母线实形,描绘在纸上,得到母线真实曲线形状后,判定其曲线的圆弧连接情况,定出切点,再用中垂线法求出各段圆弧的中心测其半径(图b)。
(3)坐标法 一般的曲线和曲面都可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定出面上各点的坐标,在纸上画出曲线,求出曲率半径(图c)。
《零件测绘实训》指导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