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中国折让到中国溢价 】是由【文库姐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从中国折让到中国溢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从“中国折让”到“中国溢价”
2006年10月16日
国际资本市场如何看待中国公司
何迪
瑞士银行投资银行副主席
目录
章节1 中国企业香港上市历程 2
章节2 国际机构投资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6
章节3 前景和挑战 11
2
章节1
中国企业香港上市历程
中国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
自1993年第一只H股青岛啤酒发行以来,至今已经有88只H股和48只红筹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青岛啤酒为代表,中国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自1993年来共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增长阶段
资料来源: Datastream
1993年
H股赴港上市的序幕
首家H股青岛啤酒上市H股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1996–1997年
红筹股发展壮大
1996–97年,投资者借香港回归概念热烈追捧中国概念股
中国移动、中化集团、北京控股等红筹股都在这一时期上市
2001–2003年初
大盘蓝筹时代
中国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电信、中石油、中铝和中海油等都在这期间上市
2004下半年–至今
高速平稳增长时期
中稳增长、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以银行业为代表,中国企业从行业基本面上获得国际资本认可
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行等在这期间上市
4
总体估值水平
以H股指数为指标,中不断上升
H股指数与恒生指数
H股指数与道琼斯指数
H股指数与金融时报100
资料来源: Datastream
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是“中国溢价”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阶段性成果,并获得国际投资者认可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加速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和融合
行业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获得成效,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
5
行业版块
对部分行业版块的估值考察也显示投资者愿意付出中国溢价
银行
保险
资料来源: 瑞银研究
出于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前景的乐观,国际机构投资者看好那些显著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行业,例如银行业、保险业等,愿意付出中国溢价
以银行业为例,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绩,已经上市的中行、建行、招行和交行等与亚州其他相比,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
*基于有形资产计算的市净率
6
章节2
国际机构投资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国际机构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决定了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和未来走向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已经获得国际投资者的认可
对于政府宏观调控等非市场经济的因素,国际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顾虑包括
宏观紧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企业在宏观调控大环境下的融资活动和渠道
加入世贸后,中国市场逐渐向境外竞争对手开放,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宏观紧缩始于04年3月
中国公司在香港的融资活动
8
竞争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对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企业全球化更多的意味着中国本土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多数的中国企业目前仍然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层面上竞争;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需要保持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转移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制胜因素
竞争环境的变化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正在日益变化
在中国本土市场上,中国企业也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以行业为例:
银行
零售
制造业
科技/电子
垄断行业的增值服务
企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中台和竞争环境的变化,
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
战略清晰、定位明晰,发展高端产品和自主品牌
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改革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
9
中国企业制度的完善和行业的完善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产权改革,而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来保障其在发展中实现基本功能,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选择
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国有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产权或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
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两者之间选择国有企业最急需的
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基本的成份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或外部治理
公司内部治理模式和具体的监督机制是多样的、特殊的,而且处于不断的制度创新之中
竞争的市场环境却是可以确定的,是两权分离下形成有效的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
国有企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缺乏充分市场化的外部环境
改革应从解除企业目前面临的各种政策性负担入手,以此硬化其预算约束,进入到竞争性的市场,使企业的利润率能够真正成为反映其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指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掌握这种充分信息就足以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10
从中国折让到中国溢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