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推拿治小儿湿疹.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推拿治小儿湿疹 】是由【wenjun12332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推拿治小儿湿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14
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技术
1。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又称”奶癣”、“胎毒”,是婴儿期的一种极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因多发生在乳儿期,故民间又多叫“奶癣”,通常在出生后的一两个月起病,也有在出生后两周即发病的,皮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有,重症者可扩大波及全身,伴剧烈瘙痒且容易反复发作。
本疗法特点
经临床10余年来对婴幼儿湿疹进行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不但有明显的近期疗效,也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其特点是: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无毒副作用,无需复杂的设备,不受时间的限制,便于操作及推广运用,既减少患儿服药的痛苦,易取得患儿配合治疗,且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湿疹的同时,不仅可使皮疹得到改善,更因其调理脾胃,改善胃肠功能以治本为主,故可增强食欲,提高婴幼儿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捏脊疗法的特点
捏脊法是小儿推拿的又一特色,以卷捏脊柱上的皮肤刺激督脉取意于
挟脊。
捏脊疗法通过提捏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腧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这些虽是两千年前的认识,尽管朴素,却与现代医学中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理论相似,植物性神经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调节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器官的活动,主要支配内脏和血管中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以保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维持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植物神经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内脏器官都受这两种神经双重支配,以“兴奋"与“抑制"相互作用以保证器官的协调。小儿捏脊疗法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简便方法,尤其是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易紊乱,也易纠正,通过捏脊能明显地提高肺活量,提高心血搏出量,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胃泌素下降,从而说明捏脊疗法确能增进健康,促进胃蠕动,增加小肠吸收功能,增进食欲,对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2/14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湿疹临床研究的内容制定(1997年3月P91)
:急性发作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全身泛发或限局于一处,常对称分布,皮疹呈多形性,可见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搔痕、结痂等,渗出明显,瘙痒剧烈。
:初起局部皮损潮红灼热、继而丘疹成片,或水泡密集渗液流滋,边缘弥漫不清,瘙痒剧烈,抓破后痒痛相兼,伴心烦、口渴、便干、尿黄、苔黄或黄腻,脉濡滑。
适应症
本疗法为安全无创性技术,无打针、吃药之恐惧感及药物毒副作用。故适用于儿科及皮肤科领域中的婴幼儿。
年龄在出生后40天以上,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中医辨证属湿热浸淫型,病情程度轻、中、重者,症状:起病较急,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全身泛发或限局于一处,常对称分布,皮疹呈多形性,可见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搔痕、结痂等,渗出明显,搔痒剧烈.
禁忌症
推拿治疗本病一般无明显禁忌证,但对患有疥疮、骨折、
溃疡出血及各类重证感染性疾病者则暂不宜接受本法治疗
技术操作方法
详细操作步骤
:
①术者应将双手指甲剪短,以免擦伤患儿皮肤。
②术前应将双手洗净,使双手温度适宜,以免造成患儿惊惧,给操作
带来困难.
③操作时医者的手和小儿施术部位都应以适量的滑石粉为介质,以起
3/14
润滑作用,减轻皮肤摩擦,避免损伤皮肤,同时还可增强清热燥湿
作用。
④术者态度要慈祥和蔼,治疗时要尽量防止小儿哭闹,以免影响疗效 ⑤对小儿选穴要准,手法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深透有效,一般情
况下不易强刺激.
⑥对每个小儿的操作要保证30分钟。
⑦推拿时,患儿左、右手皆可推之,但因持患儿左手方便,故无论男
女都可推左手,均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⑧患儿姿势要坐卧舒适,力求自然,患儿睡熟后也可施术。
⑨推拿后应注意避风,以免遭受外邪侵袭。
2。2操作顺序
小儿推拿一般是推、揉、拿、捏多种手法的结合,其操作
顺序是先上肢,再下肢,后背部(捏脊),一般应先行轻
柔的次数多的动作,如推法、揉法,而刺激重的拿、捏等
手法要在最后进行。

①手阴阳②脾土③八卦 ④四横纹⑤小天心
⑥外劳宫⑦乙窝风⑧天河水⑨六腑⑩凤市

①分阴阳
[部位]:掌根横纹部,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 (见图1)
[手法]:分推法。术者以两手食指
4/14
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
指托患儿手背、用两拇指
自掌后横纹中间向两旁分
推,时间:3分钟.
[功效]调和阴阳、理气和血
②清
补脾土:
[部位]:拇指桡侧,指根至指尖。
(见图2、3)
[手法]:推法。应先清后补。时间
共5分钟(即清3分钟,
补2分钟)术者以左手握
患儿之手,将患儿拇指伸
直,自患儿鱼际向拇指端
(图2)
直推称清法(图2),再以
拇指端按压患儿拇指端,使
其弯曲,以右手拇指偏峰自
5/14
鱼际,拇指根,指尖返回鱼
际处为补.
[功效]:补脾之法调理脾胃、补虚扶弱
清脾之法除湿热、化痰饮(见图3)
③逆运八卦:
[部位]: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三分之二
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圈.(见图4)
[手法]:运法。术者以左手持患儿左
手,使掌心向上,然后用右手
拇指端外侧逆时针方向逆运。
时间:2分钟。
[功效]:宽胸和胃,调理升降,平衡阴阳。
④推掐四横纹:
[部位]:食、中、无名、小指掌面第
一指间关节横纹处(见图5、6)
推后掐。
该穴为民间常用挑疳部位
[手法]:术者以左手拿定患儿左手,掌心向上, (图5)
四指并拢以右手拇指桡侧从食指横纹处
开始依次到小指横纹处,称推四
6/14
横纹(图5)右手拇指甲自食指
横纹至小指横纹依次掐之,称掐
四横纹(图6)时间:推3分钟,掐3次
[功效]:化积消疳,和中宽膈。
⑤揉小天心:
[部位]:掌根部,大横纹之前,阴池、
阳池之间(见图7)
[手法]:
之手,使掌心向上,以拇指或
中指端揉之,时间:3分钟。
[功效]:清热利尿,镇静止风,通经络
⑥揉外劳宫:
[部位]:在手背,位于第3、4掌
骨交接处凹陷中。(见图8)
[手法]:揉法。使患儿掌心向下,
以右手中指端按定此穴揉之。
时间5分钟。
[功效]:健脾开胃、升举阳气.
⑦揉乙窝风:
[部位]:手背腕横纹中央之凹陷
中。(见图9)
[手法]:揉法。术者令患儿掌心向
下,使手腕向上屈,再以
右手拇指或中指揉之.
7/14
时间:5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宣通表里。 (图9)
⑧清天河水:
[部位]:前臂掌面,自大横纹中央至
肘横纹中央成一直线。(见图10)
[手法]:推法。术者以左手持患儿之
手,使掌心向上,食指在下
伸直,托患儿前臂,再以右
手拇指侧面或食中二指正面,
自掌根大横纹中央推至肘横
纹之中点,时间:3分钟
[功效]:清心热、除烦躁
⑨推六腑:
[部位]:前臂尺侧缘,从肘尖至尺
侧掌根成一条直线。(见图11)
[手法]:、中二
指面自肘尖推至掌根,时间:3分钟。
[功效]:通腑泻热.
⑩揉凤市:
[部位]:股外侧膝上七寸,双手自然下
垂,中指尖所止之处。(见图12)
[手法]:揉法:术者以右手或左手拇指按
在患儿左腿凤市穴位,揉之。
时间:2分钟。
8/14
[功效]:疏风止痒,通经络
注:3个月以上婴幼儿可采用捏脊手法治疗。
[部位]: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见图13)
[手法]:两手拇指末节与食指、中指末
节相对,拇指在后,食中指在
前,捏住皮肤,双手交替向前
捻动,随捏随捻,随提随放,
(图13)
捻动向前3个动作后,可向上稍用力提一下,此时可听见皮
下的响声,一般由上(大椎)向下(龟尾)为泻,反之则为
补。每次顺序提捏6遍为宜,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功效]: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
5、婴幼儿湿疹推拿治疗的临床加减法:
①烦躁难眠:加清心经
[部位]:手中指螺纹面.
[手法]:推法术前先以左手固定患儿之中指,以右手拇指掌面,自中指末节横纹处推向指尖.
[功效]:具有清热、镇静、安神之功,与清天河相伍,加强清热除烦之功效。
②瘙痒剧烈:加掐曲池
[部位]:在肘弯横纹尽头处,曲臂取之。
[手法]:掐法 术者先使患儿屈肘一手托住其腕部,一手握住患儿之肘部,以拇指甲掐之.
[功效]:,加强止痒功效.
③渗出量多,小便量少:加清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赤白肉际,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9/14
[手法]:右手倒置固定小儿之手,以左手拇指桡侧偏峰,自指根推向指尖
[功效]:具有清热利小便之功,与清天河,揉小天心相伍,加强其清热,利水渗湿之功效。
④大便干躁:加清大肠
[部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术者以左手托患儿之手,使掌侧置,再用右手食、中二指挟住患儿拇指,然后以右 手拇指偏峰自患儿虎口推向指尖方向。
[功效]:具有调理大肠之功效,与内八卦相伍,加强通便作用。
6、观察指标:
本试验主要以患儿皮疹分布,皮损程度等情况,瘙痒程度及对睡眠的影响为主要效应观测指标.
①皮损分布及皮损程度。
②主要症状:剧烈瘙痒、影响睡眠
③远期疗效:因本病的复发率极高,本法治疗的优势不但能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而且能获得显著的远期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故对远期疗效的追踪随访更具实际意义,在疗程结束后每一个月对愈显患者进行复发率和稳定率随访观察。
7、疗效评定:
参照卫生部颁发《中药新药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湿疹临床研究的内容制定(1997年3月P91)。
①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疗效积分消除率达100%。
②显效:皮损大部消退,瘙痒明显减轻,疗效积分消除率达70%。
③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疗效积分消除率达30%以上。
④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疗效积分消失率未达到30%。
10/14

推拿治疗应每日进行一次,每次30分钟,,可进行第二疗程治疗,期间不休息,至痊愈止,一般轻者3周,中度者4周,重者6周,疗程结束后,每月随访一次,共三次,观察其复发率及稳定率。

小儿推拿手法是以医者的手在患儿体表按各种特定的要求和规范化的动作进行操作的方法,小儿推拿手法不是随意的,它特别强调操作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因为这种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取得疗效的根本保证.
:
均匀,柔和,轻快,持久,从而深透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使之复归
于平衡.
①均匀:指手法的动作要有节律性,同一种手法,不能时快时慢,用力要轻
重得当。
②柔和:指手法用力要缓和、平稳。
③轻快:指小儿推拿手法较成人频率要快,力度要轻,因为小儿肌肤柔弱,
不耐重力,轻刺激手法虽然力弱,但不断地,甚至是连续地作用于经穴,
则可使轻手法由量变到质变,而发挥其良性治疗的作用.
④持久:指小儿推拿需要更多的时间作保证,而持久这一手法特点
要求小儿推拿工作者要耐心、细致,保证质量,保证时间。
⑤施行手法时,医生和患儿的位置很重要,原则上应以患儿为主,在使患儿
舒适、安静的前提下,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一般临床上有要家长抱坐或抱
卧患儿的要求,以增强小儿的安全感,所以医生必须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
,在此基础上,医生应该取省力、适用、美观的姿势。

推拿治小儿湿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njun1233211
  • 文件大小1.04 MB
  • 时间2022-09-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