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西地方标准《绿色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广西地方标准《绿色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是由【Hitter】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广西地方标准《绿色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Q/LB.□XXXXX-XXXX
2
ICS

CCS
B31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XXXX—XXXX
     
绿色食品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Greenfood—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gingerproduction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XXXX—XXXX
I
DB45/TXXXX—XXXX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生茂、黄皓、文俊丽、班美玲、吴永升、陈振东、车江旅、陈琴。
DB45/TXXXX—XXXX
1
DB45/TXXXX—XXXX
4
绿色食品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生姜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采收、贮藏和建立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区域内绿色食品生姜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产地环境
水质、大气、土壤和周边环境等应符合NY/T391规定的要求。
生产技术
种植地准备
地块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至少2年内未种过姜科、茄科蔬菜的地块。
施肥整地
耕地前撤施腐熟农家肥3000kg/667m2,钙镁磷肥(%)50kg/667m2,深翻土壤深度25cm以上,耕深耙平耙细,四周开好排水沟。
开沟施肥
直接开沟种植时,按行距50cm左右开深30cm种植沟;起高垄栽培时,,,,顺垄面按行距30cm左右开深15cm种植沟2~3条。种植沟内施入蚯蚓粪等有机肥75kg/667㎡、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kg/667m2、硫酸钾(K2O含量50%以上)l5kg/667
DB45/TXXXX—XXXX
5
DB45/TXXXX—XXXX
2
㎡、锌肥2kg/667㎡、硼肥1kg/667㎡和阿维菌素颗粒剂5~6g/667㎡,顺沟撒施,使土肥药混匀后播种。
姜种选择与处理
品种选择
结合当地生态和目标市场需要,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和商品性好的适栽生姜品种。
姜种质量
选择姜块肥大饱满、皮色光亮、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的姜块作姜种,条件许可选用脱毒脱菌姜种。
晒姜
播种前30d左右,于晴天取出姜种放在垫料上晾晒1d~2d,傍晚注意覆盖姜种保温;若中午日光强烈,适当遮阳,在晒姜期间,剔除表皮干瘪皱缩、色泽灰暗、受病虫危害的劣质姜块,保留皮光亮的健康姜种。
掰姜种
将姜块掰成50g~75g小姜块,剔除幼芽基部发黑或姜块伤口断面褐变的姜块,按姜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分批播种。
姜种消毒
采用1: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或1%石灰水浸种30min,或草木灰浸出液浸种20min,或噻菌铜600倍液浸种4h,经一种或几种方法消毒后,再用清水洗净姜种,晾干后催芽。
催芽
将消毒晾干的种姜保持在空气相对湿度80%~85%、温度22℃~25℃的条件下催芽,~1cm时备播。
播种
播种量
老姜生产需播种300kg/667m2~500kg/667m2;嫩姜生产需播种800kg/667m2~1000kg/667m2。
播种期
土壤10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可播种。适宜播种期,桂南:2月中旬~3月中旬,桂中:3月中旬~4月中旬,桂北或高寒山区:4月中旬~5中旬。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7d~10d播种,小拱棚栽培可比露地地面覆盖栽培提早15d~20d。
播种密度
根据生姜栽培类型、土壤肥力和栽培方式来决定播种密度,具体见表1。
DB45/TXXXX—XXXX
3
DB45/TXXXX—XXXX
4
生姜播种密度表
栽培方式
土壤肥力
生姜栽培类型
种植行距
(cm)
种植株距
(cm)
种植密度
(株/667m2)
老姜
露地平地直接开沟栽培
高肥力
疏苗型
50~55
25~30
4400~5400
密苗型
50~55
20~25
5300~6700
中肥力
疏苗型
50~55
20~25
5300~6700
密苗型
50~55
15~20
5800~7400
老姜
露地起高厢开沟栽培
高肥力
疏苗型
40~45
30~35
3800~4500
密苗型
40~45
25~30
4400~5400
中肥力
疏苗型
40~45
25~30
4400~5400
密苗型
40~45
20~25
5300~6700
嫩姜
大棚
高肥力
疏苗型
50~55
20-25
5300~6700
密苗型
50~55
15~20
7000~8500
中肥力
疏苗型
50~55
15~20
700~8500
密苗型
50~55
10~15
8500~10000
播种方法
晴天上午浇足种植沟底水,水平排放姜种于沟内。若沟东西行向,则姜芽向南摆;若沟南北行向,姜芽向西摆。播种后覆土3cm~5cm,、~,或在种植沟上拱成15cm左右高的小拱棚,一幅地膜覆盖2~3行。
田间管理
破膜引苗
盖地膜种植生姜时,出土10%~15%姜芽时要及时破膜引苗。
遮荫
生姜出齐苗且长至3~4片后,及时用三针遮阳网(漏光率60%)或套种玉米(生姜和玉米行比3:1,同时播种)给生姜幼苗遮荫,嫩姜生姜于强光照时遮荫,老姜生产则遮荫至8月上旬立秋前后(植株封行)才去掉遮荫物。
水分管理
播种时浇透底水,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达70%左右浇一次小水,此后3d~5d浇一次水,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如遇干旱,早晚小水勤浇,嫩姜生产则结合施水溶性肥料;老姜生产则立秋前后进入旺盛生长期,视墒情4d~5d浇一次水,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
DB45/TXXXX—XXXX
5
DB45/TXXXX—XXXX
4
80%左右;收获前3d~4d需浇一次水。整个生长期间若遇雨涝,应及时排水,以防姜瘟病发生。
追肥
嫩姜生产
出苗后每隔3d~5d结合浇水施水肥一次,同时每次结合除草和小培土。
老姜生产
第一次追肥:苗高30cm左右时,追施一次壮苗肥,施尿素10kg/667m2~15kg/667m2;
第二次追肥:生姜发棵初期即“三股杈”时,大追肥一次,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kg/667m2,蚯蚓粪等有机肥2000kg/667m2,同时结合除草和小培土;
第三次追肥:植株长到6~8个分枝即根茎膨大期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20kg/667m2~25kg/667m2,同时结合除草和大培土。
培土
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和除草。生姜“三股杈”第二次追肥时小培土、除草和移除地膜;收获老姜则生姜根状茎膨大期第三次追肥大培土和除草;以后视姜块生长情况进行适量培土和除草,以不露姜块为宜。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主要病虫害有姜瘟病、姜斑点病、姜炭疽病、甜菜夜蛾、姜螟、小地老虎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辅以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农业防治
实行2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以减轻姜瘟病、姜炭疽病等病害发生。
视种植区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抗、耐病品种;精选健康姜种,有条件的可选用脱毒脱菌姜种。
平衡合理施肥。
施用发酵且蚯蚓过腹的蚯蚓粪等有机肥,杀灭病原菌、杂草种子及害虫卵。
地面覆盖地膜或碎草减轻土传性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田园清洁,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
在生姜生长发育过程中,叶喷苏云金杆菌制剂(孢子含量大干100亿/mL)防姜螟或姜弄蝶卵孵等虫害;用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防生姜病害,每次间隔5d~7d,连续2~3次。
物理防治
每2hm2~3hm2设置一盏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每667m2挂20~30块黄板和蓝板诱杀害虫成虫。
使用防虫网阻隔害虫进行人工扑杀害虫。
犁地时赶着鸡群追随犁耙后面吃虫,可降低地下害虫及卵块初始数量。
药剂防治
DB45/TXXXX—XXXX
5
DB45/TXXXX—XXXX
4
施用农药时,严格执行NY/T393的规定,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即使允许使用的农药也只能限制使用1次,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生姜栽培的药剂防治参见附录A。
采收
嫩姜收获
一般在立秋前,生姜根茎生长旺盛期采收嫩姜。
老姜收获
初霜后生姜植株顶部叶片枯黄时为老姜收获适期。首先收获前3d~4d先浇小水使土壤充分湿润;其次选择晴天,去除距离基部2cm~3cm以上的茎杆和枯叶;最后刨出生姜根茎,随带少量潮湿泥土进行贮藏。
贮藏
严格挑选健壮完好生姜姜块,在温度10℃~15℃,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贮藏。
生产档案
每个生产地块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保留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记录产地环境、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相关内容,以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技术规程规定。记录应当保留2年以上。
DB45/TXXXX—XXXX
7
DB45/TXXXX—XXXX
6
(资料性)
绿色食品生姜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治

绿色食品生姜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推荐药剂
使用方法
姜瘟病
波尔多液(1:1:100)
掰种前浸种20min;发病初期,叶喷75L/667m2~100L/667m2,10d~15d喷1次,连喷2~3次。
30%氧氯化铜悬浮剂
用800倍液掰种前浸种6h;发病初期,800倍液叶喷75L/667m2~
100L/667m2,10d~15d喷1次,连喷2~3次。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用3000~4000倍液浸种2h;拔除病株,每穴灌3000~~1L。
3%中生菌素(克菌康)可湿性粉剂
发病初期,800倍药液喷淋或灌根,每隔7d~l0d灌1次,连续3~4次,每株灌药液250mL~500mL。
5%硫酸铜液
拔除病株,~1L。
5%次氯酸钙液
拔除病株,~1L。
噻菌铜
600倍液叶喷,5d~7d喷1次,连喷2~3次。
姜斑点病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发病初期,喷施1000倍液,7d~10d喷1次,连喷2~3次。
64%
发病初期,喷施500~800倍液,7d~10d喷1次,连喷2~3次。
%嘧菌酯悬浮剂
发病初期,喷施1500倍液,7d~10d喷1次,连喷2~3次。
姜炭疽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发病初期,喷施1000倍液,7d~10d喷1次,连喷2~3次。
64%
发病初期,喷施500~800倍液,7d~10d喷1次,连喷2~3次。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发病初期,喷施1000倍液,7d~10d喷1次,连喷2~3次。
30%氧氯化铜悬浮剂
发病初期,喷施300倍液,7d~10d喷1次,连喷2~3次。
姜螟
%氯氰菊醋乳油
在卵孵后蚁螟钻蛀前,用2000~3000倍液叶喷或药液从蛀孔处注人。
5%锐劲特悬浮剂
在卵孵后蚁螟钻蛀前,用3000~4000倍液叶喷或药液从蛀孔处注人。
50%辛硫磷乳油
在卵孵后蚁螟钻蛀前,用1000倍液叶喷或药液从蛀孔处注人。
苏云金杆菌(Bt)
在卵孵后蚁螟钻蛀前,用800倍液叶喷或药液从蛀孔处注人。
DB45/TXXXX—XXXX
7
DB45/TXXXX—XXXX
6
(续)
主要病虫害
推荐药剂
使用方法
小地老虎
6份糖+3份醋+1份白酒+10份水+
1份90%敌百虫晶体调匀液
调匀液撒于田问诱杀成虫。
5kg炒香的麦麸或豆饼+200g90%敌百虫晶体混匀
混合物加水拌湿,撒于田间诱杀幼虫。
50%辛硫磷乳油
500~600倍液灌根。
甜菜夜蛾
50%辛硫磷乳油+90%敌百虫晶体
50%辛硫磷乳油1000倍和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混合液喷雾,7d~10d喷1次,连喷2~3次。
5%氯氰菊酯+50%辛硫磷乳油
5%氯氰菊酯1000倍和50%辛硫磷乳油800倍混合液喷雾,7d~10d喷1次,连喷2~3次。
80%敌敌畏乳剂+苏云金杆菌(Bt)
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和苏云金杆菌(Bt)4000倍混合液喷雾,7d~10d喷1次,连喷2~3次。

广西地方标准《绿色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itter
  • 文件大小84 KB
  • 时间2022-09-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