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9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0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是由【guoxiachuanyue00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目录
黔江区自然环境概况1


黔江区社会经济概况24

黔江区经济发展总体状况28
黔江区农业发展状况29
黔江区工业发展状况31


黔江区人口现状37
黔江区概况37

黔江区人口现状构成特征42
城镇人口概况44
城区人口概况44
区域城乡统筹现状47
区域城乡总体发展概况47
区域各乡镇概况48

区域城—镇(乡)—村体系现状72
城乡公共设施现状73
黔江区土地利用现状76
土地利用现状76
基本农田保护现状77
黔江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现状79

居住用地现状80


公共设施用地现状83
城乡园林绿地系统现状93
城乡绿地概况93
公共绿地93
2
专用绿地93
道路交通绿地93
生产防护绿地93
城乡旅游资源及历史文化保护现状94
旅游资源概况94
旅游发展建设概况94


民族民间文化100
城乡综合交通现状101
区域交通101
城区道路交通110
城乡市政设施现状120

排水现状123


燃气现状130
城乡环保环卫现状132


环卫设施现状137
主要存在问题137
城乡综合防灾现状139

消防现状145
人防现状146
抗震现状146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
2
1黔江区自然环境概况(规划局)

地理区位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边陲,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8’〜108°56',北纬29°4〜29°52'。它东临湖北省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省利川市。南北长约90km,东西宽45km,土地面积2402km2()。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黔江城位于区境中部略偏东北,东经108°46',北纬29°31',海拔580m,川湘、渝咸公路在此交汇,为鄂西入渝门户。城区东至湖北省恩施市162km,南距湖南省吉首市367km,西北至重庆市区350km,面积约10km2。黔江河由册山河、大木溪交汇形成,由西至东穿城而过,注入阿蓬江。老城坐落在黔江河北岸,南岸为烟厂所在地,西山新区为地区所在地,形成三个片区。
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边陲的黔江区,是渝、鄂、湘、黔4省(市)武陵山区边贸重镇,这里区位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山川景色秀美,政策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是重庆乃至西部地区进入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地形地貌
黔江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的南西段鄂西川东褶皱带,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杠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km,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区域地处巫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交汇地带,武陵山脉西翼,属中、低山区,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坝、河谷、山间小盆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5%。区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与河流基本平行,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
区内主要山体有灰千梁子、五福岭、麒麟盖、八面山、三塘盖和贾角山等,灰千梁子为最高山峰,,最低点为黑溪乡的马嘶口,海拔320m。主要河流是阿蓬江,小南海是区内唯一的山间淡水湖泊。
全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林用地10万亩,乔木42种、90属、146种,马尾松分布最广,占70%以上,%。有野生动物23目、69科、147种;鱼类6目、24科、70余种;水生植物15种。。区内河流发育,。区内主要矿产有煤、萤石、重晶石、铝土矿、石灰石、大理石、矾、锌、铅、汞、铁、铜、锰、钠、磷、镁、硫铁矿、铅锌矿、含钾页岩、石英砂岩、方明石、石膏、高岭土、粘士等20余种。旅游资源丰富集中,门类齐全,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
3
有小南海、官渡峡、武陵山、城东溶洞群、石钟山、两河至大河口峡谷等,山、水、湖、峡、洞融为一体。其中小南海是省市级风景名胜区。
(一)地质
(1)构造
黔江的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黔江区处于鄂西、川东褶皱带。这个地区震旦纪至古生代为一拗陷带,三叠纪晚期上隆,印支运动上升为山,燕山运动全面褶皱,形成当今区域构造雏形。
鄂西、川东褶皱带形成明显的自西向东的走向断裂。如:七曜山断裂、郁山断裂、咸丰断裂、桐麻岭断裂、石耶司断裂。黔江处于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弯、青杠坪、筲箕滩至石家河附近,全长56km,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主要背斜和向斜有:郁山背斜、桑柘坪向斜、筲箕滩背斜、濯河坝向斜、天井坝背斜、八面山向斜。主要断层有:马喇湖正断层、天井坝逆断层、筲箕滩冲断层、胜地坝逆断层。
出露地层及岩性由老到新为:下古生界发育完全,寒武、奥陶系以炭酸盐岩积为主,下、中志留统以砂页岩石主,上泥盆统以石英岩为标志,缺石炭系。二迭系假整合于中志流统或上泥盆统之上,以灰岩为主,上、下二迭统底均夹炭质页岩(含煤)。三迭系连续沉积于二迭系之上,下统为灰岩、白云岩,中统为紫色砂页岩与灰岩、泥灰岩。侏罗系假整合于三迭系之上,以砂页岩为主,夹少许生物碎屑灰岩。上白垩统零星分布于正阳盆地内,为紫红色砂砾岩,第四纪除河流冲积层外,普遍见有炭酸盐岩和残积、崩积物,其岩性主要有石灰岩、页岩、粉砂岩、砂岩及砾岩等。
(2)地史地壳构造的发展历史分为前古生代(含太古代、元古代、震旦纪)、早古生代(含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含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中生代(含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为第三纪,晚从第三纪到第四纪为新构造运动阶段。
黔江从震旦纪至白垩纪均有沉积。从区文化馆文物陈列室的史前文化可以看出区境地质。从奥陶纪至第四纪,除石炭纪、三迭纪外均有古生物的化石遗存。
奥陶纪有:石家河出土的三叶虫、早化出土的蜿足虫。
志留纪有:早化出土的无孔贝、水市出土的珊瑚。
泥盆纪有:水市出土的螺、仰头山出土的下褶贝。
二迭纪有:早化出土的长身贝、水市出土的蜓化石、县城河坝出土的贝壳堆(积石)。侏罗纪有:正谊出土的介壳、正阳群众村出土的恐龙腕、椎、踝,腓、耻等骨化石。白垩纪有:正阳三阳岭的恐龙牙化石。
第四纪有:老屋基洞众多的古动物化石,如剑齿象牙、水牛牙、犀牛牙、野猪牙、马牙、虎牙、大熊猫牙、猕猴牙、羊牙等。
(二)地貌
区地处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境内山峦起伏,山脉走向与河流平行,东北高,西南低,形成“五槽六岭”地貌,是中低山为主的山地区。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以上,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
3
700〜1000m,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m,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1001〜%,700〜%,%。
(1)山地
境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体有17条。
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是境内东部与湖北省咸丰县、酉阳县的界山,东南有国营马喇林场。1984年在山顶黄柏垭修建电视差转台和广播转播台,覆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4县。
八面山主峰钟山顶,海拔1720m,位于城区西北,面积30km2,产天麻、黄连等名贵药材,设有林场。1971年飞机播种华山松后封山育林。
五福岭主峰海拔1617m,是境内东南部与酉阳县连界的一条山体。
三塘盖因多铁矿又名金山盖。主峰海拔1592m,在白土乡境内,与彭水县大厂相连,有铁、硫、煤等矿藏。1958年曾设厂冶炼铁和硫磺。
旗号岭主峰海拔1586m,是犁弯向斜和官庄背斜间的主要山体。
麒麟盖主峰海拔1464m,是濯河坝向斜和筲箕滩背斜间的主要山体。
贾角山主峰海拔1444m,是与彭水县连界的山体,在黑溪乡境内,有硫矿。1958年曾设厂冶炼。
鸡公山主峰海拔1372m,在杉岭乡境内,是与湖北省利川市交界的山体。皇后寨主峰海拔1336m,在黄溪、黎水、杉岭乡交界处。
凤池山主峰海拔1330m,在白石、杉岭乡交界处,原产荆竹,又名荆竹山。灵峰山主峰海拔1293m,在新民乡境内。
四角山主峰海拔1268m,在鹅池乡境内。
唐家盖主峰海拔1235m,在后坝、杉岭乡交界处。
仰头山主峰海拔1161m,在城区北。清《四川通志》称“羊头山”
虎坐山主峰海拔1127m,在金溪、白土乡交界处。
武陵山主峰海拔1092m,在石会、工农乡境内。酉阳山主峰海拔1074m,在城区东,顶峰建有电视差转台。
(2)丘陵
境内主要丘陵有6处,多处于阿蓬江两岸和川湘公路沿线,海拔在400〜600m之间,是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正阳丘陵区包括正阳乡和正谊乡、蓬东乡各一部,。
石会丘陵区包括石会、工农、白合乡各一部,。
舟白丘陵区包括舟白、县坝乡各一部,。
濯水丘陵区包括蒲花、濯西乡和濯水乡各一部,。
两河丘陵区包括两河、龙田乡各一部,面积8km2。
联合镇丘陵区包括联合镇(今城区)、城北乡(今城区)各一部,。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
4
(3)平坝
全区有主要平坝21处,分布零星,海拔较低,人口较密,土壤肥沃,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
马喇湖海拔804m,,主产水稻。莲花旁所产的白脚粘稻米,曾为贡品。冯家坝海拔425m,,地处阿蓬江两岸,四周低山环绕,地势敞阳,是全区水稻、棉花、油菜高产区之一。
联合镇海拔580m,。
濯河坝海拔420m,,是全区水稻、棉花、油料的主要产地之一。
册山坝海拔664m,。
两会坝海拔460m,。
大路坝海拔600m,包括湖北省大路坝,。
中坝海拔520m,。
青杠坝海拔520m,面积lkm2。
黎水坝海拔520m,面积lkm2。
山河坝海拔580m,。
白果坝海拔530m,。
平地坝海拔600m,。
太河海拔540m,。
三羊坝海拔480m,。
工农坝海拔480m,。
太极坝海拔520m,。
鹅池坝海拔740m,。
渗坝海拔720m,。
两河口海拔480m,。
官庄坝海拔680m,。

(一)气候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C,年均降水量1300mm,年均日照1340h,无霜期290天。山区立体气候明显,灾害性天气多。有旱灾、洪涝、冰雹、绵雨、低温、大风等,其中伏旱最严重。境内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和局部小气候三个特点。
温和湿润的季风气候多处平均气温&2C〜。〜,最低--,。〜,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活动积温:20C为3203〜6254C,210C为2354〜5358C;80%保证率:20C为3026〜6254C,210C为2255〜5271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1679mm。〜,属湿润类型。在1400m以下的地带,四季分明,春季76—102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
6
天,夏季71至124天,秋季72〜91天,冬季93—171天。在1400m以上的地带,以热量条件衡量,基本无夏,仅存春秋冬三季,冬季最长。垂直气候差异大,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有递减的趋势,降水量则有递增的趋势。海拔每上升100m,°C,。
局部小气候明显气温的升降及日较差各地差异较大,城厢、黄溪、石会、石家等区大部地带升降温比较剧烈,日较差大;冯家、濯水、两河等区大部分地带升降温缓慢,日较差小;小南海及深山峡谷地带升降温相对落后,日较差更小。在降水量方面,各地多少不一,鸡公山、皇后寨等山脉的南麓降水量偏多,阿蓬江、黑溪河等河流的河谷坝地降水量偏少。光照方面,平坦开阔的坝地多于起伏不平的深山峡谷,山体的南坡优于山体的北坡。
温度:1960〜1981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温分布是:中井河、阿蓬江及金溪河、石会河沿江河谷坝地为15C〜16C,灰千梁子、八面山、麒麟盖、三塘盖等中山地带为8C〜12C,其余地带12C〜15C。,&2C。从区境最低处到最高点的极端气温,〜,最低--。四季间变化,夏季到秋季降温8C〜,〜,春季到夏季升温&7C—,〜。月间变化,〜,1月最低为-〜,2、3月升温速度与11、12月降温速度基本相当。5、6月升温速度比9、10月降温速度缓慢。在阿蓬江、中井河的河谷地带,〜,1月为4C〜5C。在海拔1100m以上的中山地带,7月为19C〜,—。其余低山、丘陵和部分中山地带,7月为23C〜,1月为2C〜4C。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即日较差),4〜9月为&0C〜,〜。,,尤其是6、7、8三个月为&7C〜,9月以后减少到&0C以下。
无霜期无霜期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少,特别是海拔9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减少最快,平均每升高100m,。在海拔900m以上的中山地带,无霜期减少比较缓慢,大体以每上升100m递减2〜3天。平均无霜期,在海拔900m以下农耕地带248〜316天,最多290〜350天,最少218〜275天。在海拔900m以上山林地带为223〜247天,最多258〜289天,最少188—217天。
(二)水文
境内降水以洋面水气为主,其类型主要为气旋雨,兼有地形雨、对流雨,固体降水极少。,。80%年份为1080mm。在舟白、八面山、杉岭—线,年降水量有偏多的趋势,区西南有偏少的趋势。境内年降水量从南到北又有逐渐稳定的特点。降水量的季节分布,40%集中在夏季,冬季仅占5%左右,夏季是冬季的8倍,春季略多于秋季,春季占29%,秋季占26%。降水量的月分布呈“双峰双谷”型,6月为全年的高峰月,1月为全年的低谷月,8月为6月和9月两高峰月之间的低谷月。。旬降水的分布呈“山”字型,6月下旬是最多的一旬,%,,,其次是5月下旬和9月中旬,、60mm,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6月下旬与9月中旬两高峰值之间的低值旬,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
6
1月下旬是最少的一旬。在降水高值月、旬中,常是暴雨倾盆,江河泛滥,在低值月、旬中,则是高温干旱。大雨的平均开始期为4月23日即谷雨稍后,80%保证率为5月7日即立夏前后,平均结束期是10月12日即寒露略后一点,80%保证率是l1月1日即立冬稍前。湿润状况垂直分布,地势越高,干燥指数和农田蒸发力越小,水分盈余越多,空气和土壤越湿润。
日照:,最多的1971年1495h,。80%保证率为1085h,,%,,%,,占22%,,%。光照、太阳辐射2〜5月上升缓慢,6〜8月上升迅速,8月之后急剧下降。其分布是7月和8月较多,尤以8月最多,,其中2月最少,

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交流,均属长江水系乌江支系。。
(一)阿蓬江及其支流(10条)
阿蓬江又名濯河、唐崖河,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境,经咸丰县朝阳寺,由县坝乡入境,流经城厢区的县坝、舟白2乡,冯家区的正阳、邻鄂、蓬东、冯家坝、寨子6乡(镇),濯水区的濯水、蒲花、濯西3乡(镇),两河区的犁弯、两河、龙田3乡,由龙田乡细水村进入酉阳县境内,至龚滩汇入乌江。流经区境约90km,流域面积1583km2,占全区幅员面积的66%。境内落差108m,%o。河槽一般较为整齐,比较平缓,险滩少,一般50〜200m,边坡30〜45°。两岸地势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在100m左右。岸边多阶地高出水面5〜20m,较大的有冯家坝、龚家坝、濯河坝,耕地面积有250〜500亩左右。河道弯曲率平均比降为1%。水流平缓,河床一般呈“S”形,宽50〜70m,水深l—2m,〜,沱深2〜5m。可以通行l〜5t小木船,鱼滩、幺滩、长滩、车码头等处,,枯水季节不能满载航行,靠近舟白下游的樊家洞被崩石阻塞,有1km长滩,落差3m,船只不通。
段溪河发源于湖北省咸丰县境内的蛇盘溪,入区境汇小南海水,流经大路坝,绕回龙寺,过中坝,至县坝村入阿蓬江。。在境内长17km,流域面积269km2。
黔江河又名七十八溪水,源出八面山麓的册山乡山王庙,流经主城城上沙坝,合大木溪水,至舟白入阿蓬江。流域面积167km2,主河道长25km,落差253m,。
袁溪河又名袁溪沟,发源于三塘盖南麓白土乡的郭万山,汇平溪、木厂、杨柳等溪沟水,至老王坝,绕灵芝寺,达青杠坪,汇李家溪水,进峡5km,潜渡龙桥,南流至冯家坝入阿蓬江。流域面积93km2。,落差192m,。
太极河发源于石钟咀(又名石钟溪)。一源由长连池出百丈岩,一源由大河坝出滴水岩,于张家弯合流,经榨南、两河口、枷担弯、太极场、金鸡团,汇金溪水,出龙潭坝入阿蓬江。流域面积228km2。,落差78m,。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
7
金溪河发源于三塘盖二坳河,流经大坝、筲箕滩、麻王厂、干沟、田家坡、金鸡坝、
石槽,至金鸡团入太极河。流域面积107km2。主河道长11km,落差115m,。
南溪河发源于麒麟盖,流域面积381km2,主河道长19km,落差72m,
/s。
深溪河发源于灰千梁子西麓湖北省境内荆竹泉,西流至两岔河,伏流天生桥,出水寨
入阿蓬江。流域面积78km2,,落差425m,。
小河即细沙河,发源于湖北省咸丰县境内,经酉阳县境流入两河口入阿蓬江。流域
面积560km2,主河道长57km,境内主河道长17km,落差102m,平均流量15m3/s。
马喇河发源于灰千梁子西麓,流经马喇、小庄、金洞、早化4乡,注入细沙河。流域面积147km2,,落差338m,。
(二)郁江支流(3条)
郁江发源于湖北利川县境内,流经区境西北角,是区西北黎水镇、黄溪镇与湖北利川、四川彭水的界河,区境西北地区的大小溪流汇入郁江。
中井河又名黄溪河、黑溪河。发源于黄溪镇境内的皇后寨山东麓扁担垭,经黄溪、
白石、黑溪3个乡镇,在马嘶口入彭水郁江。流域面积247km2,,落差335m,。
石会河又名文汇河,发源于武陵山东麓,流域面积135km2,,落差280m,。
黎水河发源于崩垮溪。流域面积56km2,,落差200m,。
(三)诸佛江支流(2条)
诸佛江水为两源,于彭水县诸佛乡徐家山相汇后,流经诸佛(千堡)、大园(倒朝门)至峡伏流,在鹿角沱附近入乌江。
石家河发源于新安乡(现已分别并入石家、水市)境内,东西流向,汇茶溪河、交溪沟于三岔河,经芭蕉洞入彭水县境。流域面积90km2,,落差230m,。
新华河发源于三塘盖山麓新华乡境内,汇旺家河、梨子河入彭水。流域面积60km2,主河道长12km,落差200m,。
(四)小南海及其支流(5条)
小南海是境内唯一淡水湖泊,纳5条溪流,,,总蓄水量7020万m3;海口下流成河,汇段溪河,入阿蓬江。
板夹溪是小南海最大的溪流,发源于鸡公山北麓,流经板夹溪,在上海口入湖,全长约20km。
白鹤溪发源于八面山西麓,长10km。
清溪沟发源于八面山北麓,长7km。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