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篇一
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行,特殊要留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干脆关系。详细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探讨问题时,如无特别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肯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状况需结合运动状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状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确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考物理学问点总结: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
所谓“动量守恒”,意指“动量保持恒定”。考虑到“动量变更”的缘由是“合外力的冲”所致,所以“动量守恒条件”的干脆表述好像应当是“合外力的冲量为O”。但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表述中,其“动量守恒条件”却是“合外力为。”。究其缘由,事实上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1)“条件表述”应当针对过程
考虑到“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而“合外力的冲量为O”的相应条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与之对应:第一,合外力为O而时间不为O;其次,合外力不为0而时间为。;第三,合外力与时间均为。明显,对应于后两种状况下的相应表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在“时间为。”的相应条件下探讨动量守恒,事实上就相当于做出了一个毫无价值的无效推断―“此时的动量等于此时的动量”。这就是说:既然动量守恒定律针对的是系统经验某一过程而在特定条件下动量保持恒定,那么相应的条件就应当针对过程进行表述,就应当回避“合外力的冲量为O”的相应表述中所包含的那两种使“过程”退缩为“状态”的无价值状况
(2)“条件表述”须精细到状态
考虑到“冲量”是“过程量”,而作为“过程量”的“合外力的冲量”即使为。,也不能保证系统的动量在某一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因为完全可能出现如下状况,即:在某一过程中的前一阶段,系统的动量发生了改变;而在该过程中的后一阶段,系统的动量又发生了相应于前一阶段改变的逆改变而恰好复原到初状态下的动量。对应于这样的过程,系统在相应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的确为O,但却不能保证系统动量在过程中保持恒定,充其量也只是保证了系统在过程的始末状态下的动量相同而已,这就是说:既然动量守恒定律针对的是系统经验某一过程而在特定条件下动量保持恒定,那么相应的条件就应当在针对过程进行表述的同时精细到过程的每一个状态,就应当回避“合外力的冲量为。”的相应表述只能够限制“过程”而无法约束“状态
‘弹性正碰”的“定量探讨”
“弹性正碰”的“碰撞结果”
质量为跳,和m:的小球分别以vl。和跳。的速度发生弹性正碰,设碰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二,和二2,则依据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和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始末动能相等的相应规律依次可得。
“碰撞结果”的“表述结构”
作为“碰撞结果”,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表达式在结构上具备了如下特征,即:若把随意一个小球的碰后速度表达式中的下标作“1”与“2”之间的代换,则必将得到另一个小球的碰后速度表达式。“碰撞结构”在“表述结构”上所具备的上述特征,其缘由当追溯到“弹性正碰”所遵循的规律表达的结构特征:在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和碰撞始末动能相等的两个方程中,若针对下标作“1”与“2”之间的代换,则方程不变。
“动量”与“动能”的切入点
“动量”和“动能”都是从动力学角度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参量,若在其间作细致的比对和深人的剖析,则区分是明显的:动量确定着物体克服相同阻力还能够运动多久,动能确定着物体克服相同阻力还能够运动多远;动量是以机械运动量化机械运动,动能则是以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关系量化机械运动。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篇二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改变的磁场能够在四周空间产生电场,改变的电场能够在四周空间产生磁场。
(2)随时间匀称改变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随时间不匀称改变的磁场产生改变的电场。随时间匀称改变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随时间不匀称改变的电场产生改变的磁场。
(3)改变的电场和改变的磁场总是相互关系着,形成一个不行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周期性改变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转化,相互激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区域向四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发生改变,电磁波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λ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篇三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改变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改变的电动势、电流称为正弦沟通电。
2、正弦沟通电----(1)函数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电动势为零,磁通量的改变率为零,线圈平面与中心面垂直时,磁通量为零,电动势,磁通量的改变率。
(3)若从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平行时起先计时,交变电流的。改变规律为i=Imcosωt。
(4)图像:正弦沟通电的电动势e、电流i、和电压u,其改变规律可用函数图像描述。
3、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瞬时值:沟通电某一时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与线圈的形态,以及转动轴处于线圈平面内哪个位置无关。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则应依据沟通电的值。
(3)有效值:沟通电的有效值是依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即在同一时间内,跟某一沟通电能使同一电阻产生相等热量的直流电的数值,叫做该沟通电的有效值。
①求电功、电功率以及确定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物理量时,要用有效值计算,有效值与值之间的关系
E=Em/,U=Um/,I=Im/只适用于正弦沟通电,其他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只能依据有效值的定义来计算,切不行乱套公式。②在正弦沟通电中,各种沟通电器设备上标示值及沟通电表上的测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频率----周期T:沟通电完成一次周期性改变所需的时间。在一个周期内,沟通电的方向改变两次。
频率f:沟通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改变的次数。角频率:ω=2π/T=2πf。
4、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电感:通直流、阻沟通;通低频、阻高频。(2)电容:通沟通、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5、变压器:
(1)志向变压器:工作时无功率损失(即无铜损、铁损),因此,志向变压器原副线圈电阻均不计。
(2)★志向变压器的关系式:
①电压关系:U1/U2=n1/n2(变压比),即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②功率关系: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电流关系:I1/I2=n2/n1(变流比),即对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电流跟匝数成反比。
(3)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匝数多而通过的电流小,可用较细的导线绕制,低压线圈匝数少而通过的电流大,应当用较粗的导线绕制。
6、电能的输送-----(1)关键:削减输电线上电能的损失:P耗=I2R线
(2)方法:①减小输电导线的电阻,如采纳电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导线的横截面积。②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前一方法的作用非常有限,代价较高,一般采纳后一种方法。
(3)远距离输电过程:输电导线损耗的电功率:P损=(P/U)2R线,因此,当输送的电能肯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倍,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削减到原来的1/n2。
(4)解有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公式P损=U线I线或P损=U线2R线不常用,其缘由是在一般状况下,U线不易求出,且易把U线和U总相混淆而造成错误。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篇四
1、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强度: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μ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假如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3、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2)定义式:R=U/I,单位:Ω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4★★。电阻定律
(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R=ρL/S。(3)适用条件:①粗细匀称的导线;②浓度匀称的电解液。
5、电阻率:
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肯定零度旁边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6、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削减,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