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亲亲相隐 及其制度构建.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28卷第 3期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年 6月 JournalofPingdingshanUniversity


“亲亲相隐”及其制度构建


尹子文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摘要:“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在汉代以“亲亲得相首匿”的形式被正式确定。
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日渐升温,取得了诸多成果,尤其是对其与亲属拒证权所做的联合考察。但研究中也
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论证理由不够充分,并且包含许多感性成分,同时对反对者的意见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
视。本文拟梳理诸方争论焦点,指出恢复“亲亲相隐”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并就其当代构建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亲亲相隐;价值选择;人性平等
中图分类号:D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13)03-0058-05

历史以及国外所存在的同类制度,疏于对问题的深入
引言
考察;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文章都没有对反对的声音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立观点之间缺乏理论上的交锋平
源起先秦,跨越汉唐,历经清末修律,延续至国民政府台。这样的研究状况既不利于理论问题本身的解决,
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此制度被废除。 20世纪末,这对实务工作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将对这些
一问题的研究被重新提上日程, 1997年范忠信教授论证进行梳理与补充,并充分考虑反对者的意见和司
在《中国社会科学》和《政法论坛》上发表《中西法律法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亲亲相隐”存在的合
传统中的“亲亲相隐”》、《中国亲属容隐制度的历程、理性,并提出“亲亲相隐”在现代的制度构想。
规律及启示》等文章,探讨“亲亲相隐”问题。20世纪
一、对“亲亲相隐”合理性论证的反思
初,围绕刘清平教授的《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
中有关舜的两个例子》一文,学术界掀起了“亲亲相(一)“亲亲相隐”的渊源与历史
隐”及其与腐败之关系的热烈讨论,讨论的文章大部关于“亲亲相隐”的源头,大部分学者都援引孔
分收录于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针对这子在《论语·子路》中的表述:“叶公语孔子曰:‘吾
一讨论,邓晓芒教授于 2007年在《学海》上发表长文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
《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儒家伦理争鸣集〉》,批评“亲亲相隐”,并且指出了矣。’”认为这是“亲亲相隐”的渊源所在。但在最近
“亲亲相隐”与腐败之间的关系。而这一文章又引发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这里的偏颇。比如林桂榛在

了郭齐勇和“四儒生”同邓晓芒教授之间的激烈论《关于“亲亲相隐”问题的若干辩证》一文中就指出,
战。 2009年俞荣根教授和蒋海松博士在《现代法学》“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中的“隐”字根本不能解释为
发表《亲属权利的法律之痛———兼论“亲亲相隐”的“隐匿,藏匿”之意,其原本意思是语言上的自我“不
现代转变》一文,再次提出在中国恢复“亲亲相隐”制作为”(沉默)。而且“直”的意思也不能笼统地理解
[1]
度。而在此十多年间,还有众多学人

亲亲相隐 及其制度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1.52 MB
  • 时间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