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梳理最新3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梳理最新3篇 】是由【hh思密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梳理最新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梳理最新3篇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一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气发展的严峻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歼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创建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肯定听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见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缘由: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峻。
代表:
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见信仰上帝。(2)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1)“社会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二
一、背景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3、资本条件:大机器生产以及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4、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突破性的进展。
5、市场条件: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二、主要成就
(一)最突出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
1、独创: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2、影响:(1)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2)产生新兴工业——电力工业。(3)有利净化工业环境。
(二)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1、独创:(1)70、80年头出现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2)90年头柴油机创制胜利。(3)德国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4)飞机。
2、影响:(1)缩短原料、商品运转周期。(2)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3)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化工业的产生。
(三)新通讯手段的独创
1、独创:(1)19世纪70年头美国贝尔电话;(2)90年头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2、影响:都为快速传递信息供应便利。世界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1、独创、发觉:(1)从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2)1867年诺贝尔炸药;(3)80年头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2、影响:大大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塑料、人造纤维等起先投入生产和实际应用。
三、特点:1)其次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2)其次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新的技术和独创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快速。
(3)其次次工业革命在多数国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四、影响
一、对发生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生产力极大发展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晚期
2、缘由:1、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的发展;2、自由竞争推动。
3、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4、形式:卡特尔、辛迪加(主要在流通领域)、托拉斯(突诞生产领域)
5、相识(1)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肯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资本主义国家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四)形成垄断国家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强对外侵略扩张。
(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二、对国际格局
(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三)资本主义性加剧
三、对社会主义运动
(一)合法斗争为主
(二)列宁主义诞生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三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养精蓄锐政策的须要
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主动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主动无为。
4、作用: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快速复原元气。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峻打击,汉初渐渐复苏。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须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董仲舒新儒学。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见。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心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确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①全面确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化系统。
4、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化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则,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起先处于独尊地位。⑤从今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持续两千年之久。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梳理最新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思密达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10-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