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诊治
韦新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一、定义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于肝脏严重损害,肝功能衰竭,不能清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或由于门静脉与体循环发生直接沟通,有毒物质未经肝脏处理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为特点并出现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的临床综合征。
门体分流性脑病
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
循环存在,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流入体
循环,是发病的主要机制。
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可有扑翼样震颤,构音障碍(Dysarthria),病理反射的出现,血氨升高,特征性脑电图异常(高幅慢波)。
二、病因病理
1、病因:
50%由肝硬化引起
30%发生于重症肝炎
其余:晚期血吸虫病、阻黄、中毒性
肝炎、妊娠急性脂肪肝及肝癌等
二、病因病理
2、诱因
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感染
急性大量利尿和放腹水
过食含氨食物
饮酒创伤
手术和麻醉
二、病因病理
3、发病机理:
肝昏迷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目前以为主要是代谢严重紊乱形成的一些有毒性物质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血液循环→→血脑屏障→→脑功能障碍(昏迷)
3、发病机理
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氨中毒
(2)氨、硫醇和脂肪的协同作用
(3)氨基酸代谢失常
(4)假神经递质取代正常神经递质
(5)γ-氨基丁酸
(6)中分子物质
3、发病机理
(1)氨中毒
是目前公认的发病重要原因。有报道肝昏迷时有75%的患者血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脑细胞对NH3极为敏感,过量的NH3影响乙酰辅酶A的生成和乙酰胆碱的合成,进而影响大脑的功能。
1、氨的形成和代谢
产生:肠道、肾、骨骼肌
吸收:非离子型氨NH3,透过血脑屏障。
转换:PH>6, NH3弥散入血。
PH<6, NH3转至肠腔。
清除:①尿素合成,②谷氨酸和谷氨酰胺
③ NH4 ④肺部呼出
2、血氨增高的原因
摄入过多的含氮食物
低钾性碱中毒
低血容量与缺氧
便秘
感染
低血糖
其他
肝性脑病诊治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