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优秀4篇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优秀4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优秀4篇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化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浇灌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缘由: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缘由)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男耕女织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主动①提高农夫生产的主动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简单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旺盛的缘由,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二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养精蓄锐政策的须要
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主动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主动无为。
4、作用: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快速复原元气。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峻打击,汉初渐渐复苏。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须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董仲舒新儒学。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见。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心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确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①全面确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化系统。
4、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化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则,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起先处于独尊地位。⑤从今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持续两千年之久。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三
一、背景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3、资本条件:大机器生产以及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4、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突破性的进展。
5、市场条件: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二、主要成就
(一)最突出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
1、独创: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2、影响:(1)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2)产生新兴工业——电力工业。(3)有利净化工业环境。
(二)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1、独创:(1)70、80年头出现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2)90年头柴油机创制胜利。(3)德国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4)飞机。
2、影响:(1)缩短原料、商品运转周期。(2)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3)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化工业的产生。
(三)新通讯手段的独创
1、独创:(1)19世纪70年头美国贝尔电话;(2)90年头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2、影响:都为快速传递信息供应便利。世界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1、独创、发觉:(1)从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2)1867年诺贝尔炸药;(3)80年头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2、影响:大大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塑料、人造纤维等起先投入生产和实际应用。
三、特点:1)其次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2)其次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新的技术和独创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快速。
(3)其次次工业革命在多数国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四、影响
一、对发生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生产力极大发展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晚期
2、缘由:1、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的发展;2、自由竞争推动。
3、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4、形式:卡特尔、辛迪加(主要在流通领域)、托拉斯(突诞生产领域)
5、相识(1)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肯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资本主义国家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四)形成垄断国家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强对外侵略扩张。
(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二、对国际格局
(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三)资本主义性加剧
三、对社会主义运动
(一)合法斗争为主
(二)列宁主义诞生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四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相互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汲取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独创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肯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主动: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主动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主动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见:理学主见人应当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见人应通过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优秀4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