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是由【幸福人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日常生活中,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误用或错用的成语,误用或错用成语,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妨碍思想的正常表达。在多年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常误用或错用的成语。
一、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让人震惊。
例: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很明显,这里是把“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
错用了,“耸人听闻”带贬义,而“骇人听闻”是中性词,根据语境,要用“耸人听闻”。
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本市市场管理混乱,要解决管理混乱
五、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用这两个成语,一定要注意各自的范围,在报刊上经常见到二者的误用。
例句:我国的电器市场,厂家众多,品种繁杂,鱼龙混杂,给规范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这里应该用“鱼目混珠”,不能用“鱼龙混杂”。
六、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响声大,耳朵都快聋了,形容响声大。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例: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些的,则是茶馆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震耳欲聋”只是指响声大,而没有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人的意思。可见,例句中用错了,应该用“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只能如此用:“五四”新文化运动如同一声春雷,振聋发聩,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七、感同身受,亲身经历
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例:惊悉巴基斯坦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我深感痛心。刚刚经历过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中国人民对此感同身受。
这则电文中的“感同身受”属于误用,将“感同身受
”理解为“亲身经历过”。
例:多年远在异乡,父母全靠邻里照顾,小到柴米油盐,大到感冒生病,对邻里的恩德,作为儿子,我感同身受。
这是“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的用法。
八、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两个成语都有“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的意思”,但在大多数时候“死灰复燃”做贬义用,“东山再起”做中性用。
例:一度在甲A联赛中失败的八一队,死灰复燃,一路杀过来,过关斩将。
例句中的“死灰复燃”用得不恰当,应是“东山再起”。
九、一团和气,平易近人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例:王局长是老革命出身,在单位待人随和,一团和气。
例:凡昌黎与东野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
“一团和气”是误用了,和语境不符,语境没有“不讲原则”的意思。
十、胸无城府,胸无点墨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例:这人待人诚恳,胸无城府。你跟他合作,再好也没有了。
例:在这种制度下,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往往名落孙山,而胸无点墨的鄙夫却夤缘得中。
现实中人们往往把“胸无城府”的感情色彩用错了,理解为心胸狭窄,例句中的“胸无城府”用法就是正确的。
例:罗贯中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