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8篇)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
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
的学习。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希
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不放过,无a找o、e,i、
u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
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4、隔音符号: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
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
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2
1、笔画与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
(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
先中间后两边(水)。”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独体字(中)、
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
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3、无声的老师——字典(3
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
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部
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内
外都有,取外不取内。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
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如:“张”(1)展开(2)
看、望(3)陈设(4)姓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3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
(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1、词性划分虚词:副词(特
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
“愉快”→“高兴”→“快活”词的意义上辨析词义的范围不同:
“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果断”和“武断”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
人)
(3)反义词: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辨析:.
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3、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
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4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
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
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1)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
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
也……
(3)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
管……还是,……却……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
无论……都……,任凭……
(7)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
为……,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
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
修饰词语(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2)找
出句子主干(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合并句:省
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
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
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1)事情发展顺序(2)时间先后顺序(3)先总
述后分述顺序(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
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
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第二,改变人称。第三,根据
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
学习。”
(8)不合事理。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2)保留愿意(3)从语法角度
入手,抓句子主干(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
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本体”+“比喻词”(像、
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
描写。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
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例句“这比
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
缩小,突出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5
1、点号(7种):句号“。”;问号“?”;感叹句“!”;逗号“,”;顿
号“、”;分号“;”;冒号“:”
2、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专名号——
3、位置: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开头;
标号“前不置尾,后不在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不
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6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
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
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
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
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
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
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
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
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
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
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
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
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
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
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
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
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
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
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
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
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
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
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
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
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
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
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
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
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
(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
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
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
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
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
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
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
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
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
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
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
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
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
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
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
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参与讨论:初一语文阅读题的方法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7:.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
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
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
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
(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
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表
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
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
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动词的语法
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
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
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
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
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
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示事物形状
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
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
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
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
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
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
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
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
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
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
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
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
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
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
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
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
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
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
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
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
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H、连词:是用来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
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
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
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
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
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
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
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
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
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
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
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
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
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
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
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
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
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
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
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
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
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
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
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
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
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
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
“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
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
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
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
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
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
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
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
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
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
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
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
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
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
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
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
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
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
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
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
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
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
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
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
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
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
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
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
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
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
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
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
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
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
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
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
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
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
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
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
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
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
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
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
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
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
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
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
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
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
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
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