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读论语有感 】是由【沐雪】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读论语有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读<<论语>>有感
------浅谈孔子的教育智慧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全书共20篇。
从接触<<论语>>以来,我至少诵读了一百遍。读着读着经文的含义经常自动浮现,真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越发觉得孔子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师,越发觉得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觉得孔子的教育智慧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待人以诚,了解学生
子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这四个学生先分别介绍一下。首先,高柴是一个较迂的人。他不懂得适可而止地自我控制,根据记载,他的父母过世,他的孝心使他无法控制自己,悲痛得哭干了眼泪,继而流出血来。孔子对他说,孝顺父母是对的,但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而应该适可而止,然后奋发图强,让父母亲因为有你这个孩子而感到安慰。孔子能一下子找到安慰高柴的出发点,又激励了他要努力向上而不必沉沦,与他对学生平时的细心观察了解是分不开的。
其次,“参也鲁”,鲁是迟钝。迟钝的学生也有个好处,因为他会很努力。你学一遍就会,他学十遍,你学十遍就会,他学一百遍。所以很多人特别喜欢曾参。曾参后来传《孝经》,而《论语》中称他为曾子。儒家许多经典是靠曾子及其弟子传下来的,因为他老老实实
地把书读好、教好了。
接着,“师也辟”,师就是子张,辟代表偏激。子张在孔子的学生当中确实个性较为孤僻、激烈,不太能与人沟通,有些志大才疏。 最后,“由也喭”,由是子路,喭是粗野。
从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可看出,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是相当的了解的。有此作基础,他的教育才能施展开来。
我想现在的教育也应该先好好了解学生,方可因材施教,讲到因材施教,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做的。
二、天赋有别,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孔子,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除了因材施教,孔子还注重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做的。
读《论语》有感三、温故知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则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从孔门弟子的身上,也能看到孔子对温习的重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业上的温故而知新,正如树木的根深而叶茂。任何一棵树苗,只要根扎得足够深,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任何一个学生只要遵循温故而知新的自然规律,没有学不好的功课。这种巩固工作必须是及时的、经常的,要把平日的巩固与阶段的巩固结合起来。既温故而知新,又知新而温故。
四、发掘潜力、个性发展
孔子通过谈话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并在教育指导方面给予关注。他经常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志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他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别,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例如,政治是子路真正的专长所在,他曾自信地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先进》)子路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受别国军队的侵犯,又遇上凶年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而且知道遵守礼义。”孔子也赞许子路的政治才能,说他:“千乘之国,可以治其赋也。”后来子路出任蒲邑大夫,果然经过三年,成绩斐然,百姓都能尽力耕种,而且洁身自爱,当地很少出现犯罪现象,孔子为此多次表扬他,觉得他治理得很成功。此外,孔子还建议让仲由负责军事,让冉求做地方行政长官,让公西赤负责外交方面的日常事务,事实证明他为学生设计的个人发展计划是相当成功的。
由孔子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孔子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的教育方法是循循善诱,因人施教,方法多样,手段灵活,他从来不会简单地以某种笼统的、教条式的方式刻意地塑造学生;而是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欣赏和发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个性化地成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成为真正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为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教育智慧而不断探索;作为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炎黄子孙,应该为孔子文化的发展壮大而继续努力。
读论语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