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7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7篇)
初二物理声现象学问点总结篇一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听见: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依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限制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爱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听觉下限)为0dB;为爱护听力,应限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50dB。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
。
。
。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依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
。
。
初二上册物理学问点总结篇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
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运用刻度尺
(1)运用前要留意视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运用时要留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需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遗忘最终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开,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开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别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二、简洁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肯定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肯定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探讨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随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途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
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需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测平均速度:
原理:v=s/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全部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须要靠无线电波,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或者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7m。(2),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音调:声音的凹凸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确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是指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悦耳好听的声音就叫做乐音。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志向的宁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运用:运用温度计以前,要留意视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运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够遇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4、体温计,试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分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分度值:℃;运用方法: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试验温度计:量程:―20―100℃;分度值:1℃;运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运用方法: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肯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肯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接着汲取热量。(4)晶体熔化的特点:①温度不变②接着汲取热量。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8、蒸发觉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凹凸;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淌的快慢。(3)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猛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接着汲取热量。(3)液体沸腾的特点:①温度不变②接着汲取热量。
(4)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上升
10、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生活中的“白气”、雾、露、水管“冒汗”、液氢、液氧、液化石油气等属于液化现象)
11、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干脆变成固态叫凝华(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碘、冰雕变小、“干冰”的舞台效应属于升华;冬天看到霜、雪、冰晶、冰花、窗花、雾凇等属于凝华)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匀称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说明很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皮影戏”、“立竿见影”等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途画始终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更,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理解:
(1)由入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留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变更光的传播方向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