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是由【春天的小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绘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地点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运动的特征:广泛性,永久性,多样性运动的特征参照系
,这个参照物称为参照系。
考系的选用是自由的。(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一定采纳同一参照系。
(2)参照物不必定静止,但被以为是静止的。
程中,假如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能够忽视是,把物体简
化为一个点,以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状况完整同样(物体做平动)
物体的大小
物体经过的行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速度均匀速度(与位移、
时间间隔相对应)均匀速度物体运动的均匀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同样。单位
是m/s。v=st
刹时速度(与地点时刻相对应)刹时速度刹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量
短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
的切线方向。刹时速率(简称速率)即刹时速度的大小。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快度
物体的加快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达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牛顿第二定律)。=末态
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快度不随时间改变)。
速度是状态量,加快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
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绘直线运动
-t图象是描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应物体运动的轨迹),斜率
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一样)
体在这一时刻相遇。-t
图象是描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应物体运动轨迹),在t
轴上方向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二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从静
止开始着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
空气中影响物体着落快慢的因素是着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没关。:察看→提出假定→运用逻辑得出结论→经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查验→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快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快度(g)。g=
加快度g
的方向老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跟着纬度的增添而增添,跟着高度的增添
而减少。=2gs竖直上抛运动办理方法:分段法(上涨过程
a=-g,降落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vt=v0gt位移公式:h=v0t12gt2
上涨到最高点时间t=v0,:s=02g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s=vot+12at22.
均匀速度:vt=v0+:(1)v=1vt均匀速度(2)s2s1=s3s2=s4s3=L=s=aT(T
表示间隔时间)
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L:sn=1:3:5:L:(2n1)
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Ltn=1:(5)a=2(21:)(32:L:)(nn1)(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
少偏差→逐差法)(6)vtv0=2as
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
泊车距离=反响距离(车速×反响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知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互相作用第一节研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曲折形变、歪曲形变。按成效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定此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而后剖析其状态能否有变化。
假定法:假定此中某一个弹力存在,而后剖析其状态能否有变化。。
,物体能完整恢还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
不可以完整恢复,这类现象为超出了物体的弹性限
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类力称为弹力。
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惹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同样。绳索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老是经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
向。,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某成正比,即
胡克定律。F=k某
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应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并联:串连:111=+并联:k=k1+k2kk1k2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
,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
做滑动摩擦。
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挡物体相对滑动的作使劲,叫做滑动摩擦力。(≠G)成正比。即:f=N( )4.
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资料和接触面的粗拙程度相关。0
假如一个力的作用成效与此外几个力的共同成效作用同样,那么这个力与此外几个力能够互相代替,这个力称为此外几个力的协力,此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依据详细状况进行力的代替,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协力叫
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协力和分力拥有等效代替的关系。3.
实验:平行四边形定章: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假如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
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协力的大小和方向。
全部矢量的运算都依据平行四边形定章。: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结始尾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协力。、F2的协力,θ为F1、F2的夹
角,则:F=F1+F2+2F1F2cosθ22
tanθ=F2sinθF1+F2cosθ
θ22F1+F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2当两分力垂直时,F=4.
(1)F1F2≤F≤F1+F2(2)随F1、F2夹角的增大,协力F渐渐减小。(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协力最大:
F=F1+F2(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协力最小:F=F1F2(5)当两个分
力垂直时θ=90°,F2=F1+F222
:力的实质成效/解题方便(正交分解)
次序:G→N→F→电磁力
第五节共点力的均衡条件
共点力假如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许它们的作用线订交于同一点
(该点不必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找寻共点力的均衡条件
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均衡。
二力均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均衡状态,其均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这样。
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办理多个不在同向来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节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同时也遇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使劲,这类互相作使劲
称为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物质性(必有施/手力物体),互相性
(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互相作使劲拥有同时性(产生、变化、小时),异体性(作用成效不一样,
不行抵消),二力同性质。均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互相抵消,二力性质可不
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使劲与反作使劲老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质量、运动
状态没关。二力的产
生和消逝同时,无先后之分。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分别产生
作用成效。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剖析报告
扩展阅读: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运动
、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质其实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能当作质点其实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状况的差别能否为能够忽视的次要因素,要详细问其详细剖析。2、行程和位移位移表示物体地点变化的物理量行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矢量,能够用初地点指向末地点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大小等于初地点到末地点的直线大小与运动路径相关距离
4、速度、均匀速度和刹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
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均匀速度是描绘作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假如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均匀速度。均匀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刹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刹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邻近极短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刹时速度的大小叫刹时速率,、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假如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类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依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色,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行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同样,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行程相等。
、加快度(A)
(1)加快度的定义:加快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2)加快度是矢量,它的方向
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快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同样,则质点做加快运
动;若加快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
是互相的。
力的三因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成效。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⑴依据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⑵依据力的作用成效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
力、向心力等。12、重力(A)
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遇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⑵重力的方向老是竖直向下
的。
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成效上看,我们能够以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①质量均匀散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必定在几何中心上,能够在物体内,也能够在物体外。一般采纳悬挂法。:G=mg13、弹力(A)
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类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一定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
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必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老是沿着绳而指向绳缩短的方向,在剖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相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K某(某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假如物体间存在细小形变,不易察觉,、摩擦力(A)(1)滑动摩擦力: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能够大于G;也能够等于G;也能够小于G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资料和粗拙程度相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没关.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均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没关.
大小范围:Od、静止的物体能够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能够受静摩擦力的作用。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协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成效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成效同样,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协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⑴共点力:几个力假如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许它们的作用线订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协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同向:协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②、反向:协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b.、互成θ角使劲的平行四边形定章
平行四边形定章: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协力,能够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协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
合成的广泛法例。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照平行四边行法例。(2)两
个力的协力范围:F1-F2FF1+F2
协力能够大于分力、也能够小于分力、也能够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均衡(A)
一个物体假如保持静止或许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
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含大小和方向)不
变,其加快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均衡状态的运动学特色。
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均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均衡条件是协力为零,亦即F合=0(1)二力均衡:这两
个共点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三力均衡:这三
个共点力必定在同一平面内,且此中任何两个力的协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协力必与第三个力均衡
(3)若
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均衡状态,往常可采纳正交分解,必有:
F合某=F1某+F2某+。+Fn某=0
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19、力学单位制(A)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目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依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质需要而选定的少量几个物理量单位;依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定的其余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余的导出单位一同构成了力学单位制。采纳不一样的基本单位,能够构成不一样的力学
单位制,此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
s),由此还可获得其余的导出单位,它们一同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牛顿定律
牛顿第必定律(惯性定律)
内容:全部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全部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征。。
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类保持本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全部物体都拥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其实不需要力来保持。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