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全县畜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方案.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全县畜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方案 】是由【可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全县畜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全县畜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方案
一、“十二五“畜牧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县畜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
“现代农业富民、能源化工强县、重大项目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推进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为主体的现代化畜牧业建设,通过抓规模、抓质量、抓效益、抓示范等措施,经过全县各级努力,以养牛、养猪为主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4年12月,、、、,,总结〃十二五〞前四年各项工作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力转变养殖生产方式。
“十二五〞以来,全县按照【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办法的通知】精神,以养牛、养猪为重点,按照〃扩大养殖规模、转变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发挥示范效应"的原则。重点对规模养殖建设进行扶持,截止2014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各类规模养殖户148户,其中500-1000头规模养猪场34个,1000头规模养猪场17个;50-100头以上牛场47个、100头以上牛场(小区)21个;千只以上羊场20个,万只鸡场4个;发展史家畔乡湫峪沟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1个,赵雪红种公猪站1个;引进秦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县推广养殖秦宝牛,同时我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肉牛基地县和肉牛生产监测县,有力促进了我县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成功培育了赵雪红养殖场、五丰种养殖公司、顺天实验发展有限公司、姜家坪养牛专业合作社等一批规模效益俱佳的养殖公司、专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扩大我县养殖规模,转变养殖生产方式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 优化饲草种植结构,不断提高饲草质量。
按照先贮草后养畜的原则,十二五以来,我县不断优化饲草种植结构,一是先后引进新饲玉12号、盛单216号等新品种饲草玉米,开展优质饲草种植推广项目建设,推广种植优质紫花苜蓿等系列措施,平均每年完成饲草种植5万亩,林草套种2万亩,为不断发展壮大的养殖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广饲草青贮微贮技术,通过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对重点规模养殖场户提供拉伸膜、麻绳、发酵剂等饲草收贮、青贮物资,开展带棒青贮,玉米收获季节实行窖贮,秸秆枯黄时实行加菌种微贮,打包青贮等多种方式饲草青贮收贮,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保鲜时间长、营养价值全面、适口性强、操作简单、易保存等特点的一项新型饲草加工技术。2014年,完成饲草青贮收贮50万吨,其中青贮2万吨、微贮1万吨、收贮青干草20万吨、收贮农作物秸秆27万吨,成为全市秋冬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大亮点。
(三) 加快了良种推广,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
—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养牛以引进秦宝牛、西门塔尔、红安格斯等优质肉牛品种为主;养猪以经济效益好的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和二三元杂交为主。二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初步建成了史家畔乡赵雪红养猪场为中心的良种猪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良种猪2万多头。三是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县政府每年列支30万元用于人工授精设备采购和技术推广,大大加快了畜禽改良效率,2014年,养猪以赵雪红种猪场和南沟岔镇双牛弯村配种站点为重点,全县完成人工授精配
种猪16040多头;养牛以秦宝牛配种为主体,按照配种员分片负责的办法,共计配种改良5634头。
)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保障了草畜产业健康发展。
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推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和农村防疫员“五定〞责任制,全面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坚持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和常年补针免疫相结合,春秋两季全县各类牲畜病种免疫率达100%,挂标率100%,造册登记率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5%以上。开展了全县羊子布病净化行动,,检出的阳性动物立即采取扑杀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消灭了传染源,杜绝了疫病扩散;严把产地、市场、运输、屠宰检疫关口,屠宰检疫率达100%,,产地销毁823头;
,,检出不合格肉品全部收缴并无害化处理,重点疫病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畜产品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保障了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连续几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五)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根据省市撤乡并镇有关精神,我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步进行了调整,将原有基层畜牧兽医站由13个调整为10个,并对站所人员及设备进行了整合,通过完善基层站所建设,规范人员及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畜牧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
虽然“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县畜牧业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周边国家疫情复杂,国内病源污染广泛、多种亚型并存,病毒变异加快,传播性加强,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小反刍兽疫及一些人畜共患病疫情有所上升趋势,加之标准化养殖程度低,部分养殖场选址和建设不符合防疫条件,群众防疫意识差,给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 主导产业地位不突出,养殖规模小。全县规模养殖仅占总额10%,畜牧业综合实力不强
,畜牧总量相对较小,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小,在全市排位靠前,但距离畜牧强县仍有一定距离。
(三) 龙头企业缺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由于产业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和加工业带动,这几年虽然建了一大批规模养殖场及专业合作社,但标准化程度低,带动作用不强,服务能力弱,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
(四) 环境污染严重。目前畜牧养殖场基本上没有粪尿无害化处理实施,污水随意排放,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五) 融资困难,投入不足。由于金融机构不看好畜牧产业,要求条件农民不易达到,导致贷款难,资金不足,制约草畜产业向高层次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畜牧业发展规划
(―)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
1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主线,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抓手,以提高产业效益为中心,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实现畜牧业与环境友好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立以肉羊、肉牛养殖为主,保持生猪养殖规模的新格局,加快优势畜产品市域布局,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县。
2、任务目标。
具体目标:实现畜牧业“五改五化〞,即通过改良畜禽品种、改善养殖环境、改变生产模式、改进饲养管理,改革经营流通,建立一套功能完善、运行良好的畜牧业健康养殖体系
,努力达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畜禽产品安全化,构建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县。,出栏2万头;猪存栏18万头,出栏18万头,羊存栏16万只,出栏14万只;家禽存栏40万只,出栏40万只;天然草场面积达65万亩,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45万亩,饲草青贮收贮年均50万吨,,农民新增农业收入中畜牧业贡献率达到47%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每年增加1000元以上;到“十三五〞末期基本达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水平。
(二)规划内容
依据省畜牧兽医局提出的“稳定生猪、奶牛生产,加快肉羊、奶山羊和肉牛生产〞的思路,突出〃北羊、南猪、关中奶畜〞三大区域特色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本着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我县畜牧产业化布局。
1肉牛产业规划布局
规划肉牛产业发展重点乡镇6个,即杨家园则镇、安定镇、史家畔乡、马家砭镇、瓦窑堡镇、玉家湾镇,新建500头的肉牛养殖小区5个,2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10个。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200个。
2、生猪产业规划布局
规划生猪产业发展重点乡镇6个,马家砭镇、史家畔乡、安定镇、南沟岔镇、李家岔镇、余家坪镇,建10000头生猪养殖小区3个,1000只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30个,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户)60个。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户)300个。
3、 舍饲养羊规划布局
规划肉羊产业发展重点乡镇5个,即涧峪岔镇、李家岔镇、杨家原则镇、玉家湾镇、南沟岔镇,建1000只以上养羊场40个,500只以上养羊场60个,200只以上养羊场100个。
4、 养蜂业规划布局
规划养蜂业发展重点乡镇3个,即马家砭镇、瓦窑堡镇、李家岔镇,全县建成100箱以上养蜂户20户,40箱以上养蜂户100户。
5、 饲草种植规划布局
规划在玉家湾镇、安定镇、余家坪镇、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李家岔镇、涧峪岔镇、瓦镇街道办等牛羊养殖重点乡镇每年种植青贮玉米35000亩,种植优质紫花苜蓿5000亩。
(三)项目规划
粮改饲试点示范县建设。
我县是畜牧养殖大县,也是陕西省肉牛基地县,每年需要大量的饲草料,优质饲草料缺口相当大。2014年,全县肉牛存栏3万头,。按肉牛和肉羊每年全株青贮玉米饲喂量5吨和1吨测算,,,同时,全县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及优质牧草的肉牛、肉羊不足10%,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高档牛羊肉的生产需求。
根据中省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粮改饲〞发展草牧业的决定,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的前提下,在玉家湾镇、安定镇、余家坪镇、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李家岔镇、涧峪岔镇、瓦镇街道办等牛羊养殖重点区域,投资330万元(申请省级财政资金200万元,自筹资金130万元),种植优质牧草4万亩。春季种植青贮玉米35000亩、紫花苜蓿3000亩,秋季种植紫花苜蓿2000亩;购买牧草打捆机5台、揉搓机8台、包膜机5台
,播种机20台,新建青贮窖10000立方米,培训人数200-300人次。
项目建成后,年产苜蓿草籽15万公斤、鲜草20万吨,,可提供20万羊单位家畜一年的优质牧草,有效改善饲草结构,为生产优质高档牛羊肉,提供优质饲草保障。对推行我县粮改饲试点示范,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变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增加优质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种植面积,为大力发展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保障,能有效解决舍饲养殖的饲草短缺问题,也为我省大力推广粮改饲进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试验示范。同时,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草场退化,减少风沙危害,扭转草场退化的现状,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平衡,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对巩固退耕还草和草原保护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草原防火物资站建设。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对水土保护、调节气候、改良土壤、防风固沙、防治污染、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草原是改善陆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草原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对草原资源危害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全面加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的综合能力,是有效保护草原资源、实现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县冬春季节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枯草期长,草原可燃物增多,火险等级高,近年来,随着草原建设步伐加大,封山禁牧的实施,草原植被有效恢复,草原火情隐患日趋严峻。
我县现有天然草地174万亩,人工种草保留面积40万亩,主要品种以紫花苜蓿为主
,林草套种15万亩,形成了大规模稳定的饲草资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天然草原植被,使草原免遭火灾的破坏,保持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优良牧草种群比例,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使天然草原充分发挥其维护生态平衡、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促进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也使我县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明显增强,在防火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以下。
项目投资220万元(申请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万元),,,值班室(警务室)。购置仪器设备共计1218台(套),其中:风力灭火机200台,二号灭火工具500台,组合工具150套,防火服200套,野外生存设备50套,GPS定位仪4台,卫星电话2部,发电机1台,对讲机4台,物资储备架1批100套,草原防火指挥车1辆,消防车1辆,后勤保障车1辆,照相机1台,摄像机1台,台式电脑2台。
该项目建成后,配套完善草原防火设备可以提高草原火灾的综合防御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利于提高草原防火机构对草原火警、火灾的应对能力,通过建站,成立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使草原防火工作由过去单纯的行政管理、简单的巡护瞭望向专业化、正规化、系统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实现草原防火由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减灾。草原一旦火情发生,及时组织防火物资,以最短时间提供防火物资进行急时扑灭,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防火物资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提高物资储备的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全区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和受损面积,对保护草原、预防和消除草原火灾引发森林火灾隐患、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同时降低了因草原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经济损失。如果每年草原火灾受害面积减少6万亩预计
,就可挽回烧毁饲草、死伤牧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0万元左右。因此,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X县综合定点屠宰分割加工厂
肉食品屠宰加工关系着X县及周边人民肉食品消费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大事。本项目的提出,主要是将X县零星的、不规范的、建设标准达不到或无法达到的屠宰作坊进行取缔,建设X县起点高、定位高、产品质量高的定点屠宰厂,让市民吃上放心肉,确保身体健康。
该屠宰场由X县顺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位于余家坪镇岭湾村,总占地面积为18078平方米()其有办公区、屠宰车间3间、羊待宰区、可变温控肉品排酸冷库2个、肉品分割车间2处、包装车间2处、冷库6间共1000立方米、3个1000只肉羊养殖基地。
,申请上级有关资金3800万元,(其中申请贷款2000万元,)。
本定点屠宰厂的建成后,预计年加工2000吨冷鲜肉(精细加工后的肉食品,已注册[百叶山]商标),经营期内年平均营业性收入为3480万元,年平均利润为1832万元,不仅能满足城区10万人的消费需求,还可通过冷链配送辐射到延安市及周围县城,必将对X县乃至延安市的肉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该屠宰场仅冷鲜肉深加工每年需要肉牛3650头,生猪18250头。通过本项目的示范作用,可带动周边养殖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年需饲料200万公斤,可与当地农户签订饲料粮购销协议,订购种植面积在2800亩左右。可拉动我县养殖业、运输业、秸秆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公司还将面向X县招聘数名高校毕业生
,并可安排就业岗位54个。
(四)主要措施
1以加快牛羊产业发展为重点,抓好畜牧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畜牧业内部以发展牛羊养殖为主的结构调整总方向,依托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等饲草资源,大力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加快牛羊产业发展步伐,把我县建成延安地区的牛羊产业大县。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在稳步推进生猪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进一步强化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牛羊产业建设进度,争取在年实现牛羊产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2、 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也是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客观需求。在“十三五〞期间,要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重点培育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养殖效益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走分工分业、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的路子,实现一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化养殖场。
3、 以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是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良种的引进和推广,落实【种畜禽管理条例】,严格种畜禽经营许可,规范种畜禽经营生产管理。良种改良上以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大人工授精扶持,扩大覆盖面,建立健全人工授精站点。牛的人工授精以杨家园则牛的人工授精站为依托,猪的人工授精以赵雪红猪场为依托,在瓦窑堡镇、南沟岔镇、马家砭镇、安定镇、余家坪镇建立人工授精点,通过引进秦宝牛、秦川牛、西门塔尔等优良品质牛的冷精细管,年均完成牛的冷精颗粒配种7000头

全县畜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可乐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