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是由【幸福人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初中散文阅读及写作指导
认识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二)散文的特点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
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7、背影(朱自清)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10、信客(余秋雨)
初中教材八年级散文篇目(下)
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鲁迅)2、我的母亲(胡适)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第二单元6、雪(鲁迅)7、雷电颂(郭沫若)8、短文两篇(巴金)日月
9、海燕(高尔基)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
第四单元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8、吆喝(萧乾)19、春酒(琦君)20、俗世奇人(冯骥才)刷子李泥人张
记叙性散文
1、简介: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特点:
(1)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散文题材在艺术要求上,没有其他文学体裁和新闻体裁那么严格,选材的路子非常广阔。如:抢险救灾的壮举,惊天动地的建设场面,出类拔萃的创造发明,壮丽多娇的山拥日月,趣味盎然的花鸟虫鱼,寻常百姓的生活锁事,古今中外的有益借鉴和启示,当代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等等,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
(2)联想丰富,寓意深刻;
(3)结构自由,表达灵活。
3、分类:
(1)记人型;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
(2)叙事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写景型;如《春》《济南的冬天》
抒情性散文
1、含义: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2、分类:
(1)缘事型:《蝉》
(2)触景型:《紫藤萝瀑布》
(3)咏物型:《马》
(4)寓理型:《贝壳》
3、特点:
(1)诗意浓郁:
(2)文情并茂:
(五)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象征2、衬托3、先抑后扬4、托物言志5、借景抒情6、对比7、侧面描写
8、伏笔和铺垫9、联想10、想象11、照应12、虚实相生
1、象征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
3、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
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事物的性格、品行(人物)和特点,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8、伏笔和铺垫
伏笔:文章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
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做下了铺垫,使情节严丝合缝。
9、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照应
11、照应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12、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六)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二、散文的考点:
1、把握内容、概括主题
2、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3、品味语言
4、表达方式的作用
5、表现手法的作用
6、发展性考题
3、品味语言
⑴赏析文中的句子
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④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象征等。
⑤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反问句、倒装句等。
⑥领悟主旨,联系上下文体会情感,品味语句。
⑵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⑶词语含义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注意词语的原始释义+语境含义)
可以这样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描写(形容)……的……状态,表现了……
⑷词语妙用(XX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答出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或是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答:①不能,因为XX是指(的意思是)……,表达了文章的……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若删去,就不能体现。
②不能,XX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是指……,表现了某人……的性格,所以不能。
③不能,XX的意思是(大概/绝对),去掉后语气就显得太绝对(模糊),与原意不符,不能表达出……的意思,所以不能删去。
(5)表现手法的作用(略)
6、发展性考题
⑴仿写
①读懂题旨要求,按要求答题②找出例句的关键词,答出与关键词语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在相应位置③要尽量贴近文章主旨,不能仿写和文章主旨毫不相干的一句话。
⑵谈感悟
考题一般有: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等
答题关键:①能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②要有自己明确的思想态度,不能模凌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理由要充分
三、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清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主旨的方法:
①标题提示发,即从文章标题直接获取文章中心主旨的方法。主要指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②段意串联法:即将每段的中心句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③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套用格式:本文描写(记叙)了……(事件、景色等),赞美了(批判了/揭示了)……,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体现了作者对……的……(原则:尽量用文中的语句来组合回答)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即抓住文章线索)。
抓线索的方法:
①注意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
③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如:有以实物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有按照人物的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组织材料的,有按照某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织材料的,有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4、从关键句、关键词上品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的特点:①质朴、自然②生动、形象③深刻、隽永)
5、分析语句含义答题技巧
①语句本身的意思(联系句子所在段落来思考)
②句子深层的意思(主要联系主题来思考)
四、散文的写作
散文写作和其它文学体裁的写作一样,讲究写作方法和技巧。
根据散文的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㈠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好的散文应该具有思想深刻、意境深邃的特点。
散文的立意要善于选择大众关心的重要事件,善于表现时代特点和大众的意愿。 
散文的立意,也可以小见大。
这是因为较多的散文写的是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题材并不重大,甚至只是一鳞半爪,一言一事,一草一木。这种情况,就要特别注意对题材的开掘,提炼出一个积极健康的主题。这一类型的好散文,往往是题材虽小,却能因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意义来。就象郁达夫所说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已经成为散文写作中选材立意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因使用者而异,各有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
鲁迅的《风筝》,写的是十岁的小弟弟最喜欢风筝,十几岁的哥哥却嫌恶他放风筝,一次哥哥把弟弟偷着做的风筝折断、踏扁了。这种小事,是再平凡不过了。可是鲁迅却对它进行了无情的解剖,把主题提到“精神的虐杀”的高度。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玩具是儿童的天性。恃强凌弱,无端粗暴摧残儿童的天性,就是精神的虐杀。这种虐杀不直接来自凶恶的敌人,而是来自亲人的无知,又造成被虐杀者的麻木,却不为人所觉察。这正是中国的封建旧意识——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不可宽恕的地方。鲁迅的《风筝》题材虽小,但挖掘得深刻,提出的问题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刘秀新、刘崇明的《一件珍贵的衬衫》,叙述作者骑自行车插进快行线,被周总理坐的轿车轻轻地挂了一下,挂破了衬衫,蹭破了一点皮。作者认为事故是自己造成的,声明“没事儿”。可是周总理却对这位素不相识的普通工人关怀备至。先是拉开窗帘注视着“我”,接着派车送“我”去医院,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检查结果,最后还派人送来一件新的确凉衬衫。这件事与周总理在党政、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动人事迹比起来,的确是太小了。但我们读后还是深受感动。这是因为有些小事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看意义并不小。这篇散文正是把这件小事和周总理整个的光辉人格联系在一起,因此文章主题的意义就大了。这正如作者在结尾时所说的“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仅仅是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3、用生活琐事讲述深刻的哲理
如课文《第一次真好》
文章具体写了“我”的两个“第一次人生经历”。这两个事例和后文的一系列第一次都是生活琐事,第一部分写

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幸福人生
  • 文件大小2.37 MB
  • 时间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