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是由【小熙】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唯一个物体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够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经过力的作用成效来判断。
力的作用成效有两个: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使劲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成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使劲压弹簧,弹簧变形;使劲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因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因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表示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尾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类方法叫力的表示图。
、弹力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还本来形状的特征;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可以自动恢还本来形状的特征。
弹力的定义: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丈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遇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遇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察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可以超出它的丈量范围。
(不然会破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假如不可以调理归零,应当在读数后减去开端未丈量时的示数,
才获取被测力的大小。
C、丈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往返拉动挂钩几次,松手后察看指针能否能回到本来指
针的地点,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能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免得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1
E、指针稳固后再读数,视野要与刻度线垂直。
(G)
1
产生原由:因为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
定义:因为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遇到的力;用字母
G表示。
3
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遇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此中g=,
物理意义:。
4、施力物体:地球
5、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老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能否竖直,桌面能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量散布平均、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重心不必定在物体上。)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表示图时,经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同一物体同时遇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
(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
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同样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
表现(转变法)。
2、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全部物体在没有遇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3、牛顿第必定律是经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行能用实验来直接考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征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自己固有的一种属性。全部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可以说惯性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与物体的形状、速
度、物体能否受力等因素没关。
⑷防备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说现象:
例:汽车忽然刹车时,乘客为什么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同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因为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忽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因为惯性要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持续向汽车行驶
2
的方向运动,因此.

1、均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均衡状态。
2、均衡力:物体处于均衡状态时,遇到的力叫均衡力。
3、二力均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向来线上,这两个力就相互均衡。(等大、反向、共线、同物)
4、二力均衡条件的应用:
⑴依据受力状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均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均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均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均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发生改变。
⑵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状况。
②当物体处于均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遇到均衡
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均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仍是竖直方向)
处于均衡状态,而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遇到均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均衡状态(加快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遇到非均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均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均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而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

1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
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向
时,就产生
一种阻挡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向
的力,这类力叫摩擦力。
2
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有弹力);B、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向;
C、
接触面不圆滑。
3
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转动摩擦
4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拙程度

5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必定是阻力)
丈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均衡力。(二力均衡)
7增大有利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
C、用转动摩擦取代滑动摩擦D、使两接触面分别(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九章压强
、压强:
3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自然静止时,
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其实不是
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成效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相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成效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遇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P=F/S
5、单位:帕斯卡(pa)1pa=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遇到的压力是
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使劲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菜刀刀口很尖利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液体压强
1、产生原由:液体遇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拥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色: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跟着深度增添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相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相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没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没关(深度不是高度);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能够用此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一定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获取压力
F=PS。
4、连通器:上端张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色: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老是相等。
应用举例: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此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4
2、产生原由:气体遇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此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有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余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初次正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5Pa,在大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能够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添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高升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
气压还受天气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拥有流动性的液体随和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点,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此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
强盛,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进而获取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领会遇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由: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经过实验研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相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G1-F1)而且采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

与G排=G3-G2。比较F浮与G排
: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遇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
力。
5
:F浮=G排=ρ液gV排
: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没关。
:
1、物体的浮沉条件:
状态
F浮与G物
V排与V物
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
上调
F

>G

ρ



下沉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悬浮
F浮=G物
ρ物=ρ液
飘荡
F

=G

V

<V

ρ<ρ



1)轮船是采纳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因为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因此
会上调一些,可是遇到的浮力不变(一直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重力来实现上调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飘荡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采纳此方
法)
飘荡悬浮法:F浮=G物(二力均衡)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采纳
此方法)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1、功的初步观点: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需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
6
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
米,它有一个特意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J=1N?m。
5、在竖直提高物体战胜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能够写成W=Gh;在战胜摩擦做功时,计
算公式能够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己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
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状况,也是最简单的状况。
第2节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W
3、计算公式:P=t=Fv
此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
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观点
假如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拥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拥有能
量的物体不必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必定拥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同样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全部运动的物体都拥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必定的物体(无论匀
速上涨、匀速降落,匀速行进、匀速退后,只假如匀速)动能不变。物体能否拥有动能的标
志是:能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含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因为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同样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以为,水平川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地点高升且质量必定的物体(无论匀速高升,仍是加快高升,或减速高升,只假如高升)重力势能在增大,地点降低且质量必定
的物体(无论匀速降低,仍是加快降低,或减速降低,只假如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必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拥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7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必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能否拥有弹性势能的标记:能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变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拥有的能量,势能是储存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变。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变,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
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变规律:
①质量必定的物体,假如加快降落,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变成动能;②质量必定的物体,假如减速上涨,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变成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变规律:
①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变成弹性势能;
②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变成动能。
4、
位,进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假如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
杠杆。
2、五因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是
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挡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
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一般用“L1”表示,
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
“L2”表示。)
3、杠杆的均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均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劲杠杆:L1<L2,F1>F2(费劲省距离,如:人的前臂、剪发剪刀、垂钓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详细应
用:,如杆秤、案秤,都是依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色:使用定滑轮不可以省力可是能改改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
F=G

。绳索自由端挪动距离
SF
F
(或速度
v)=重物
挪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8
①定义:和重物一同挪动的滑轮。(可上下挪动,也可左右挪动)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色: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改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G物
2
只忽视轮轴间的摩擦则,拉
力。绳索自由端挪动距离
SF(或vF)=2倍的重物挪动的距离SG(或vG)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色: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改动力的方
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
力)拉力F
1G物。只忽视轮轴间的摩擦,则拉
n

。绳索自由端挪动距离
SF(或vF)=n倍的重物挪动的距离
SG(或
vG)。
(G物
G动)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第一依据公式n
求出绳索的股数。而后依据“奇动偶定”
F
的原则。联合题目的详细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实用功:定义:对人们实用的功。
公式:W实用=Gh(提高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实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不是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实用=G动h(忽视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实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实用+W额=FS=W实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定义:实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W实用
公式:=
斜面:=
定滑轮:=
动滑轮:=

W总
Gh
FL
GhGhG
FSFhF
GhGhG
FSF2h2F
9
滑轮组:=Gh
Gh
G
FS
Fnh
nF
5、实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
1。往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
表示实用功占总功的
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丈量:
W实用Gh
(1)原理:=
W总FS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高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挪动的距离S。
3)器械: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一定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高升,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高重物越重,做的实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样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高升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10

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熙
  • 文件大小94 KB
  • 时间2022-10-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