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字体
一、时代背景
二、民国字体发展阶段
三、字体的实际应用
四、多种字体的变形
五、作业方向
一、时代背景
中华民国的历史起始于1911年发
动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建国初期由北洋系为首的北洋政府所领政,至1928年北伐结束后被中国国民党建立的国民政府取代,社会动荡,接触外来文化较多,是中西文化初次大规模碰撞的时期。民国时期的"现代化"努力,对中国设计有一定推
进但是距离全面、彻底的改革
还很遥远,其本质仍然是改良性
质的变革。
二、民国字体发展阶段
1、五四运动前期
《新青年》于1915年创
刊于上海,它提倡民主与,
科学“新青年”的汉字设
计以北魏碑体为基础,揉
入日本引进的黑体字,形
成了一种笔画上细下粗,
结构上轻下重呈梯形的字
形。
《礼拜六》《民泽杂志》直接以手写的书法文字来完成。
2、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期间
提倡科学民主,思想比较活跃。吸收日本和西欧的艺术设计,美术字被广泛应用。
保留宋体字原有的间架结构,
将其横画加粗。
在这一时期不仅运用很多艺术手法来现还大量存在着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拓荒者》创建于上海,三字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打破原有字形结构,以几何画的图形设计而成。字形奔放张扬,散发出一股很独特的文艺气息。
字形简约现代
3、战争烙印:抗日战争
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汉字设计庄重严肃、粗犷有力,及富有战斗性和抗争性。
以横竖等粗的笔画来完成,整体字形没有多余装饰,字体粗犷有力,以黑底反白的形势,成为封面设计重点。
三、字体的实际应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自欧洲的工业革命在各面设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字体设计在很短的二、三十年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和变化。它们在设计风格上都十分强调装饰性。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我国相关现代字的设计,也面临着引进和创造的文化的过程。
1、广告招贴
中华民国字体设计调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